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为帮助参加2015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学员巩固知识,提高备考效果,正保会计网校整理了2015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
货币政策目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必须明确货币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即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见图2-2)。
背景知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1)最终目标
如前所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其最终目标也是这四大目标。但由于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要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有所侧重。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即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即汇率稳定)两个方面。这一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货币的第一属性,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的(即促进经济增长);既充分遵循了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一般规律,又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在具体实施货币政策时,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然后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到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产生影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由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货币的供给过程是以中央银行创造的基础货币为起点,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理以货币乘数的形式放大,从而实现货币创造。
①存款创造。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和部分现金提取假设:
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个商业银行构成;
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
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没有定期存款;
商业银行并不持有超额准备金;
银行的客户并不持有现金。
②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三季度起正式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并按季公布。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由于M2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因此,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