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地方专项债助力稳投资 年内新增发行规模逾1.5万亿元

来源: 证券日报 编辑:小师哥 2021/08/18 16:33:09 字体:

最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常务会议及相关部委相继点名“地方专项债”,释放出扩大有效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信号。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17日记者截稿,年内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15151.8亿元,发行进度达41.5%,剩余21348.2亿元新增专项债待发。

预计未来

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同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533亿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3%。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促进投资稳定增长。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投资持续恢复增长态势,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国家发改委将指导督促各地高质量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能够及时投入项目建设。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项目审核偏严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不及预期。前7个月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同比增长2.7%,较上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同期的2.9%。按照监管要求,专项债发行会结合地方项目情况,适度均衡发债节奏,避免集中发行,同时预留部分专项债在今年12月份发行,确保在明年年初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未来基建投资增速将有所回升,但不会强刺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扩大有效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要发挥好专项债带动扩大投资的作用,重点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优化供给结构。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一是要切实保证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加快项目进度;二是形成稳定经济恢复增长的强烈信号,切实保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避免对宏观政策产生误读,造成经济波动;三是避免盲目发债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合理把控调节政府发债节奏进度,促进债券项目精准和资金提质增效,不搞大水漫灌。

部分新增债券额度

将结转使用

近日,四川省等地公布预算调整方案显示,统筹安排今明两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适当预留部分2021年新增债券额度于12月份发行并结转至2022年使用,确保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张依群认为,做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一方面做债券项目准备,保证债券项目的稳定连续,做好项目前期准备,保证当前项目开工成熟,后期项目跟进有序;另一方面是做债券资金准备,保证资金和项目吻合配套,既要留有余地打出提前量保证项目资金需求,又要节约成本防止闲置浪费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和债务风险。

“统筹安排今明两年债券项目的衔接延续,表明我国经济恢复稳定程度还不够、后续增长动力不足,没有完全摆脱疫情反复、经济转型、国内外环境复杂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地方专项债券的及时跟进会为托底经济、提振信心、保障民生发挥重要作用。”张依群认为。

刘向东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围绕十四五重点任务储备了一批项目,在做好项目准备的基础上,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切实形成实物工作量,引导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支撑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就业稳定。下一步发力专项债关键要做好项目审查和评估,找准有效项目方向,把握发行节奏和项目开工安排,切实形成有效投资。

张依群表示,下一步,要保持地方专项债券的持续稳定供给和项目的稳定推进,做到合理有序,松弛可控;同时,地方专项债券项目要更多聚焦补短板惠民生,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线打造高端智能现代化都市群,为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聚集发力提供强力支撑;此外,要做好债券项目论证,严厉打击项目“包装”等弄虚作假行为,确保债券项目风险可控、效益可期。


免费试听

特许金融分析师限时免费资料

  • CFA报考指南

    CFA报考指南

  • CFA考试大纲

    CFA考试大纲

  • CFA历年

    CFA历年

  • CFA学习计划

    CFA学习计划

  • CFA思维导图

    CFA思维导图

  • CFA备考建议

    CFA备考建议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

报考小助理

备考问题
扫码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