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5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冲刺考点:通货紧缩

来源: 职业培训教育网整理 编辑: 2015/11/02 16:59:44 字体:

2015年经济师考试时间是11月7日,现在已经是冲刺阶段了,职业培训教育网特整理了2015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冲刺考点,希望对您备考有帮助!

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概念综合大多数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所做的定义,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普遍地下降。通货紧缩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表现为投资的边际效益下降和投资机会相对减少,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涨速度持续放慢,市场普遍低迷。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一是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是看这种下降是否超过了一定的期限。

按通货紧缩的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轻度通货紧缩是指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由正值变为负值的情况。通货膨胀率负增长超过一年且未出现转机的情况可视为中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继续发展,持续时间在两年左右,或物价降幅达到两位数,这种情况就是严重通货紧缩。严重的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

2.通货紧缩的原因引发通货紫缩的原因较多,既有货币因素,又有非货币因素;既有生产方面的原因,又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外的原因,又有国内的原因。根据近代世界各国发生通货紧缩的情况进行分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紧缩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在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时,一国政府通常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大量控制贷款或削减政府开支,限制工资增长等。这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幅度;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导致货币供应不足,社会需求过分妻缩,市场开始疲软,出现政策紧缩型的通货紧缩。在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时,往往出现通货膨胀势头已得到抑制,而实施的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有一定的惯性,或是主菅部门未能适时调整政策,这时政策的负面影响就会显现。

(2)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达到繁荣的高峰阶段,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产品供过于求,可引起物价下跌,出现经济周期型的通货紧缩。

(3)结构失调。如果由于前期经济中的盲目扩张和投资,造成了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加剧供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许多商品无法实现其价值,会迫使其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大量货币收人不能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减少了有效需求,就会导致结构型通货紧缩。另外,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居民消费经历着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在消费升级中往往出现某些原来式样的消费品相对饱和,銷售不旺。同时,居民增加储蓄,以备进入下一阶段的高档消费。消费结构变化了,若生产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必然形成消费增长放慢、市场需求和物价疲软不振的现象。

(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当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降低和经济走势不佳时,消费和投资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下肤,形成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金融体系效率较低,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或提高贷款利率,便会出现“信贷紧缩”。由于信贷过度扩大产生大量不良投资和坏账时,金融机构“惜贷”引起信用紧缩,也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5)国除市场的冲击。对于开放程度很大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人减少。出口下降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也会拉动国内可比产品价格的下降。外资流入的下降,对经济增长不利,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自然又促使物价进一步下降。

本币汇率高估,会减少出口'扩大进口,加剧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促使消费需求趋减'导致吻价持续下跌,出现外部冲击型的通货紧缩。

(6)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影响。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放松管制和改进菅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出现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同时,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降低成本的科技创新是导致生产率出现增长趋势、供给增加和物价下降的重要结构性因素。近几十年来,金融创新过度发展,信用货币的虚拟化程度不断增高,金融资本的投机和高杠杆运作规模迅速扩大。虚拟经济系统蕴含的巨大风险,如货币大幅贬值、股票指数大跌、房地产价格猛降、银行呆账剧增等,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