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提前做好下一年备考准备,打好基础,网校全面启动2015年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招生工作查看招生方案>>。另外,网校论坛学员为大家分享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收资本概述
(一)实收资本的定义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的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或股东的股份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二)实收资本的出资方式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企业应当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不论以何种方式出资,投资者如在投资过程中违反投资合约或协议约定,不按规定如期缴足出资额,企业可以依法追究投资者的违约责任。
二、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
企业收到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后,应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如投资清单、银行通知单等),分别不同的出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一)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1.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即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或股东的股份比例,通常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和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同时还是企业清算时确定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的依据。如期收到投资者缴足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甲/乙/丙”。
2.股份有限公司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时,既可以按面值发行股票,也可以溢价发行(我国目前不允许折价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发行股票时,应按实际收到现金资产时进行会计处理。
如股本溢价发行时,可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发行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1.接受投入固定资产
企业接受投资者作价投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固定资产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和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
如企业收到作为资本投入的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时,可按合同约定金额与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实收资本,借记“固定资产”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实收资本-XX公司”(原值+税额)。
2.接受投入材料物资
企业接受投资者作价投入的材料物资,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材料物资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和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账务处理同固定资产,若是有进项税额应该计入实收资本)
3.接受投入无形资产
企业受到以无形资产方式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无形资产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和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
接受作为资本投入的无形资产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三)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实收资本应相对固定不变,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实收资本也可能发生增减变动。
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收资本相一致,当实收资本比原注册资金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超过20%时,应持资金使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如擅自改变注册资本或抽逃资金,要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
1.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加
一般企业增加资本主要有三种途径: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均属于所有者权益,用其转增资本时,如果是独资企业比较简单,直接结转即可。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应该按照原投资者各自出资比例相应增加各投资者的出资额。(相对减少而言比较简单,好处理)
2.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减少
企业减少实收资本应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面价值总额冲减股本,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冲减股本溢价,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如果回购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做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作为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稍微复杂一点点,根据书上例题多消化几遍就没问题)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