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二套
《审计理论与实务》考前速记
【考点1】审计的分类
1.按审计主体分类: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2.按审计的内容分类:财政财务审计、合法合规审计、绩效审计。
3.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部审计、局部审计。
4.按审计时间分类:按实施审计的时间(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按实施审计的周期(定期、不定期审计)、按审计是否为初次实施(初次、再次审计)。
5.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就地审计、报送审计。
6.按审计的项目来源不同分类: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考点2】具体审计目标
1.国家审计的目标
根本目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高层次目标)。
现实目标: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直接目标: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2.内部审计的目标
总目标: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①合规审计;②财务审计;③绩效审计。
3.社会审计的目标
总目标:①获取合理保证,发表审计意见;②出具审计报告,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审计目标:①与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分类、截止、列报;②与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存在、完整性、“准确性、计价和分摊”、分类、权利和义务、列报。
【考点3】审计标准
1.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做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依据。
2.审计标准的分类
按审计标准的来源分类——内部制定的审计标准和外部制定的审计标准。
按审计标准的性质和内容分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合同;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
3.审计标准的特点:层次性、时效性、地域性。
4.审计标准的选用——客观性、适用性(地域性、时效性)、相关性、公认性。
【考点4】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按形式不同——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视听或电子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环境证据。
2.审计证据按其来源不同——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3.审计证据按其相互关系——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考点5】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和充分性,只有适当(质量)且充分(数量)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考点6】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1.按其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分类:
①顺查法: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②逆查法: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2.按照审查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范围大小分类:
①详查法(不同于全部审计):适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被审计单位。
②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审计):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凡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基础工作较好、组织机构健全的单位进行审计,都可运用抽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