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府办函[2015]38号
颁布时间:2015-04-03 00:00:00.000 发文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农委《贵州省薏仁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薏仁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贵州省农委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贵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部署要求,做大做强我省薏仁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立足贵州生态和资源优势,按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园区为平台、科技为支撑,加快薏仁商品基地建设,推进薏仁产品研发,积极发展薏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贵州薏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贵州薏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主要目标。全面提升我省薏仁产业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把贵州打造成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薏仁加工首要集聚区和产品集散地。到2015年末,全省薏仁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产量21万吨,企业加工量30万吨,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到2016年,全省薏仁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产量24万吨,企业加工量34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到2017年,全省薏仁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产量30万吨以上,企业加工量40万吨,综合产值118亿元以上,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打造2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培育驰名商标1—2个,培育贵州省著名商标3—5个,培育中国出口名牌产品1个,力争有1—2家薏仁企业上市。
二、重点任务
(一)品牌创建。依托“中国薏仁米之乡”称号和“兴仁薏(苡)仁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现有的“聚丰薏苡”、“逸仁”、“壹心壹薏”、“薏米阳光”等品牌为基础,开展品牌策划、运营管理和宣传推广,重点培育2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增贵州省名牌产品3至5个。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需要。
(二)市场营销。对重点品牌进行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推广营销。在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专题综艺节目,到主要目标市场投放宣传广告等方式,将薏仁的产业特点、品质特性、保健功效、文化魅力和旅游体验等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将薏仁产业打造成为多彩贵州新名片。在全国主要药材和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机场、高铁站、高速路沿线服务区等建立销售专柜和推介宣传窗口,每年开展5次以上的省内外宣传推介活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和综合展会。与省内著名旅游景点及北上广、港澳台、东南亚、欧美、日韩等企业、商超、批发市场进行对接,开展市场推介和营销。促进与淘宝网生态农业板块、天猫、苏宁易购、一号店、京东商城、本来生活网、中粮我买网、拍拍网、贵州电子商务云平台等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将贵州薏仁产品进行网上展示与销售,力争到2017年,卖家开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本地薏仁企业开店率85%以上。挑选娃哈哈、泰奇八宝粥、广州王老吉等以薏仁为原料的重点精深加工厂家,加强与其特定产品的深入合作。
(三)加工升级。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品附加值低的家庭小作坊,培育3—5家企业集团,重点扶持50家初加工企业,着力培育10家精深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年产值80亿元以上。
1.加快提升初产品加工水平。对全省现有的薏仁初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组升级,到2017年,力争实现出米率70%以上,初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认证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初加工量36万吨,实现加工产值40亿元以上。
2.大力延伸精深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升级,重点开发薏仁休闲食品、饮料冲剂、保健药品、高附加值精油类抗癌药剂提取物、根茎叶加工生产等产品。到2017年,力争全省精深加工量4万吨,实现加工产值40亿元以上。加强交通、信息、冷链仓储及物流设施建设,到2017年,建成库容量为10万吨的冷链仓储及与之配套的冷藏车。
(四)基地提升。立足我省薏仁种质资源丰富、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等优势,把贵州打造成国内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第一的薏仁原料基地。
1.加大薏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开展薏仁选育种和良种优化工程,对“小白壳薏仁米”、“黔薏苡1号”以及高支链淀粉、高薏苡脂、红皮薏苡等特色专用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选育,提升贵州薏仁育种水平和良种繁育能力,打造成为中国薏仁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核心基地。到2017年,组建成立2—3个薏仁种业公司,在兴仁县建设薏仁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年产优质良种3000吨以上。
2.加强薏仁优质商品基地建设。通过良种推广、合理密植、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控、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手段,努力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重点在兴仁县、晴隆县、普安县、兴义县、安龙县、贞丰县、紫云县、镇宁县、西秀县、盘县、正安县、织金县等建基地。2015年,薏仁优质高产商品基地发展到60万亩,2016年发展到70万亩,2017年发展到100万亩。
3.转变商品基地经营管理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继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展订单生产,落实保护价收购、种植补贴等政策,保护农民利益。
4.加大薏仁产品认证。加强对薏仁生产基地选点及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投入品使用,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薏仁标准的制(修)订,提升贵州在全国薏仁技术领域的话语权。积极开展GAP(良好农业规范)、CAS(优良农产品)、ISO(质量管理体系)及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等认证工作。2015年完成贵州薏仁栽培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切实维护贵州薏仁绿色、生态、安全的良好形象。
(五)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贵州省薏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强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国农机院以及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内外薏仁研究机构合作。重点开展薏仁新品种选育、高产关键技术创新、薏仁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薏仁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加快薏仁科研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应用,提高薏仁产业的科技水平。
(六)金融服务。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与融资模式,召开银政企对接会,搭建金融机构、投资担保机构、薏仁行业主管部门、薏仁生产企业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发挥各级融资担保平台和财政专项资金的杠杆效用,建立完善“担保—贷款—贴息”的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扶持薏仁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薏仁产业园区、重点薏仁批发交易市场、省内重点薏仁品牌以及薏仁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省农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旅游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农科院、省供销社负责人为成员的贵州省薏仁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薏仁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全省薏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增加资金投入。省级涉农资金要加大对薏仁产业的投入力度,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运行方式规范合理的前提下,加大有关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重点支持薏仁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加工技改、基地水平提升等。薏仁产业重点市县要设立薏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薏仁产业发展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薏仁产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薏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项目的建设用地,在用地审批和费税等各方面按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开展薏仁种植的保险试点工作。
(四)建立激励机制。对推动薏仁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市县,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扶持。对在促进就业、促农增效、促民增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薏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给予适当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