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财务与会计》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总结(一)

来源: 编辑: 2006/03/17 00:00:00 字体: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比较

  一、账务处理程序

  1.无论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还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其处理的本质后果都是要将以前的业务追溯调整成最新口径,所以先想当初的原始分录是怎么作的,再想象应当如何作,而后将其差额修补上即为第一笔分录。

  (1)当要调整的事项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少计时:(以前年度的收入少计或费用多计时。比如:折旧多提)

  借:累计折旧等相应的科目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的是当初多提的折旧费用)

  (2)当要调整的事项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润多计时(以前年度的收入多计或费用少计时。比如,无形资产少摊了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的是当初少摊的费用)

    贷:无形资产

  2.调整所得税影响

  (1)三种业务的所得税处理原则

  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问题: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通常是会计行为而不是税务行为,一般不影响应交所得税,所谓的影响也仅局限于“递延税款”的影响。由此推论:(1)在应付税款法下,根本不用考虑所得税影响。(2)考虑所得税影响需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第一:所得税核算方法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第二:基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产生了新的时间性差异。

  会计差错更正的所得税问题:

  1.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应税所得口径,则应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如果该差错影响到了时间性差异,则只有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应调整“递延税款”。

  3.如果会计差错更正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则需参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所得税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所得税问题:

  1.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两个必备条件:

  (1)该调整事项影响到了应税所得口径;

  (2)该调整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日之前。

  2.调整“递延税款”的情况:

  (1)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调整事项影响到了时间性差异。

  (2)发生在汇算清缴日之后的应税所得口径调整,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应调整“递延税款”。(在应付税款法下则不作处理)。

  (2)根据上述原则分析后认定所得税费用影响额:

  A.净调减所得税费用:

  借:应交税金(或递延税款)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递延税款(或应交税金)

  B.净调增所得税费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应交税金(或递延税款)

    贷:递延税款 (或应交税金)

  3.将税后影响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调减税后净利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调增税后净利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调整多提或少提的盈余公积

  (1)调减盈余公积时: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调增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需注意的是: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还应将前三个分录合并为一个,即不允许出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情况则无此必要。

  二、报表修正

  会计政策变更:

  1.发生当期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2.利润表的上年数

  会计差错更正:

  1.发生当期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2.利润表的上年数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

  2.年度利润表的当年数

  3.发生此业务当月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税前会计利润差额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1.税前会计利润差额不构成差异,即会计和税法的口径一致。如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不论是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都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如果是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付税款法不做帐务处理,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则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2.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永久性差异,即会计和税法的口径不一致。无论是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都不做帐务处理。

  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

  1.流动比率

  (1)流动比率的计算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2)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可能是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也可能反映企业拥有过多的现金,说明企业资金利用不充分,有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另外,企业所处行业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也不同;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方式也会影响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1)速动比率的计算

  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

  (2)速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而言,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同时还应注意对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

  3.现金比率

  (1)现金比率的计算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注意这里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现金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4.资产负债率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

  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即: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2)资产负债率的评价

  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弱;反之则反。

  企业资产负债率若大于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的本金可能都不能收回。

  5.有形资产负债率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即: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

  该指标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

  注意:在资产总额中如果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较大,在计算该指标时也应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6.产权比率

  (1)产权比率的计算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即: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产权比率的评价

  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7.已获利息倍数

  (1)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

  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即: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注意公式中的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已获利息倍数的评价

  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该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二)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计算及评价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用来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注意: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一个正指标,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及评价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用来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收入净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一个反指标,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转天数越多,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

  (1)存货周转次数的计算及评价

  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2)存货周转天数的计算及评价

  存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多,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三)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1.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即: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弱。

  影响销售净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

  2.资产净利润率

  资产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资产净利润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3.实收资本利润率

  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即: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

  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除了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项因素外,企业负债的规模也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率上升。

  4.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也称为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等,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之比,即: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该指标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也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

  影响净资产利润率的因素除了企业的获利水平和所有者权益大小以外,企业负债的多少也影响它的高低,一般来说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上升。

  5.基本获利率

  基本获利率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即: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

  6每股盈余

  每股盈余也称每股收益,是企业净利润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即:

  每股盈余=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反映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每股盈余越多,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回报越多;每股盈余越少,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

  影响每股盈余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获利水平;二是企业的股票数量。

  7.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和普通股股数的比率,即:每股股利=发放的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是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

  影响每股股利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每股盈余;二是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8.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余的比率,即: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余

  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高;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丧失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低。但是,由于股市受到不正常因素干扰时,股票价格会出现异常,所以在利用该指标时要注意。

  3.税前会计利润差额构成时间性差异,则应付税款法不做帐务处理,纳税影响会计法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1][2][3][4][5]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