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往年命题]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命题特点分析

来源: 财会信报 编辑: 2006/05/29 08:46:32 字体:

  税法(一)

  《税法(一)》的考试题型相对稳定,每年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四类题型。历年试题总量均为90个题目,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题,多项选择题30道题,计算题2道大题8个小题,综合分析题2道大题12道小题,从历年命题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考核又有所侧重

  《税法(一)》有八章的内容,每章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每章每节都有试题,覆盖面相当宽,但又不是平均出题。命题范围紧扣大纲,按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层次,分别占60%、30%和10%;如果对教材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悉程度,是难以获得较好的成绩的。

  2.重要知识点出题覆盖率达60%

  按试题难易程度划分,中等到难度水平的题目占60%,较易水平的占20%,较难水平的占20%.《税法(一)》历年考试的重点都是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这三章内容,对重点、难点几乎年年考,如增值税税额的计算、视同销售的项目、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的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出口退税等,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体系的全面系统掌握。

  3.考试的综合性较强

  考试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察。这种考察,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上,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并且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度较高,通过对这类题目的考核,可以了解考生在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是否还具有融会贯通地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由于纳税人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常常会涉及多个税种和诸多税收政策,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能全面理解税收政策,做到融会贯通,能够较好地掌握各个税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册税务师考试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考生在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政策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命题人往往在综合题中,给出许多信息资料,阅读量较大,有的信息甚至是不相关的,这就是要求考生能够从题目所给出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做题的思路。

  此外,《税法一》试题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

  1.增加隐蔽考点

  在试题的一个已知条件中包括多个考点,其中有显性化的考点,考生都会注意,但在这背后,又有多个较隐蔽的考点。如2004年综合题(一)中的第二笔业务给出的条件是,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购进自产的农产品和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同样的农产品,从表面上看是要计算进项税额,这是显性考点。由于将购进的农产品运往甲厂委托其加工酒精,同时甲厂未代收代缴消费税,因此,许多考生可能会忽略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有些考生考虑了委托加工业务的组成计税价格,但确定材料成本时又可能忽略成本、进项税额与购进价格的关系。

  2.增加陷阱

  试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的是有用的,而有些是无用的,要求考生自己分辨取舍,如2004年综合题(二)中的第九笔业务,纳税人用银行存款和库存的外购材料对A企业投资,用一块土地和一栋厂房对B企业投资,用银行存款、土地和厂房对外投资,不涉及流转税的计算,这三个条件是迷惑考生的,用外购的材料对外投资属于增值税的视同销售业务,要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3.增强关联性和综合性

  试题更注重考核注册税务师应具备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政策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税收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联性。如2004年综合题(一)第十笔业务,反映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各种损失,包括从农民手中购进的玉米发生霉烂,发生损失38140元,由于玉米市场价格下降发生存货跌价损失1100元,丢失过滤器一台,固定资产账面成本5600元。这些损失业在会计处理上均在营业外支出核算,但税收制度规定却不同。首先要按照税法规定确定非正常损失,外购的玉米发生霉烂和外购过滤器丢失属于税法规定的非正常损失,而存货跌价损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其次要对非正常损失外购货物负担进项税额进行正确处理。由于以原材料购进玉米的进项税额已经抵扣,因此在发生非正常损失时要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而以固定资产购进的过滤器的进项税额已经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未在当期抵扣,发生损失时则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再如综合题(二)给出的已知条件,几乎囊括了一个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业务,包括原材料的购进、原材料的领用、资产的清理、对外投资、利润分配和从被投资分回利润等各种业务,考生要对这些已知条件进行有效地分析,正确运用已知条件解答各个试题。该纳税人的上述业务涉及了流转税的多个税种、多项政策,各个税种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全面理解税收政策,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项税收法规,综合处理实际问题。其中第十一笔业务,反映了纳税人分回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在投资收益账户的对应科目反映银行存款470000元,原材料155000元,银行存款增加不影响流转税的计算,只影响应纳税额的确定,而原材料的增加除了影响所得税外,还增加本期进项税额,从而影响应纳增值税税额的大小,如果考生不通晓财务会计知识,是无法正确进行税务处理的。

  4.加大计算量和计算过程

  每年教材新增加内容均为考试重点,尽管考试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过是一本书而已,所以伴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考点越来越细化,并且加大计算量,以加强对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考核。

  单项选择题中计算性试题的比重逐年加大,由40%增至55%以上,并且计算过程复杂,如2004年第8题:某烟厂为一般纳税人,2003年将从某国有农场购进自产的烟叶委托甲企业加工细烟丝,收购凭证上列示的购进价格为96800元,支付运费1500元(取得符合抵扣规定的运费发票),支付不含税加工费14500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本月收回加工的已税烟丝,全部对外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70200元。本月取得的相关凭证已通过认证,该烟厂上述业务应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合计( )元。

  A.56684.71
  B.62122.86
  C.107744.71
  D.59401.85

  此题只是个1分的单项选择题,但如果要选出正确答案,需要计算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自产农产品形成的进项税额,(96800×13%=12584),购进货物发生运费形成的进项税额(1500×7%=105),接受应税劳务负担的进项税额(14500×17%=2465),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应纳的增值税[(170200×17%-(12584+105+2465)=13780]和消费税{[96800×(1-3%)+1500×(1-7%)+14500]÷(1-30%)]×30%=42904.71},答案为合计(56684.71=13780+42904.71)涉及了第二、三章的内容。一个小选择题都需要进行较繁琐的计算,要占用一定时间。

  多项选择题中出现4个计算性试题,且每个试题涉及多个考点,如2004年第42题,某人居住地在甲地,2003年9月销售2002年12月在乙地购买的普通住宅(买价为150000元)取得销售收入187000元,将一台载货汽车出租给某单位(机构所在地在丙地),每月租金8000元,本月承租方对汽车进行了检修,发生检修费1000元,按合同规定,从本月租金中扣除,本月实际取得租金7000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给某机车厂(机构所在地在丁地),取得收入36000元。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本月应纳营业税2200元
  B.本月应纳营业税2250元
  C.本月应纳营业税4050元
  D.纳税地点分别为甲地、乙地,转让技术在丁地由机车厂代扣代缴
  E.纳税地点分别为甲地、乙地

  考核点包括:(1)本月应纳营业税的计算,需要正确确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出租业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2)营业税的税收优惠;纳税人销售购买的房屋,居住满一年的,免征营业税,未超过一年的,按差价计算营业税,转让专利技术免税;(3)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税法(二)

  《税法(二)》试题题型分为四种,有单选题40小题40分;多选题30小题60分;计算题2小题,8个问题16分;综合分析题2小题,12个问题24分,总计90道题,140分。考生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阅卷由计算机完成。

  1.试题面广,重点突出,题干复杂、难度大

  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及指定教材所确定的考试范围,既考核了考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又考核了考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体现了注册税务师考试的特点。

  《税法(二)》教材共分七章,除1999年版教材为12个税种外,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版教材均为10个税种,2005年及2006年版教材均为9个税种。其中“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题量及分值情况分别为:2000年出题71小题,分值为114分,占试题比重的81.43%;2001年出题77小题,分值为121分,占试题比重的86.43%;2002年出题82小题,分值为128分,占试题比重的91.43%;2003年出题70小题,分值为110分,占试题比重的78.57%.

  其余三章共涉及六个税种(1999年为七个税种)涉及题量及分值情况分别为:1999年出题23小题,分值为37分,占试题比重26.43%;2000年出题19小题,分值为26分,占试题比重的18.57%;2001年出题13小题,分值为19分,占试题比重的13.57%;2002年出题8小题,分值为12分,占试题比重的8.57%;2003年出题20小题,分值为30分,占试题比重的21.43%.

  这种分布体现了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的特点。且历年考试呈现出难度逐年加大的趋势。如2000年试题相对于1999年试题难度较大,2002年试题相对于2001年度试题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题干复杂、考核点多。在2002年,计算题第(一)题为计算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考核中,分值为8分,4个问题,每个问题4个备选答案,但在题干中直接给出条件为20个,潜在知识考核点10个。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对考生来讲的确是个考验。而且4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如有一处答错,其他几个问题就会受影响,所以试题难度较大,得分非常不易。

  2.注重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这种能力的测试,主要是为了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成为一名注册税务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如是否有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否具备应用基本理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2000年考试卷中综合分析题第(一)题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这道题中有一个考点涉及了某企业两个年度的所得税计算问题,其中对公益性捐赠数额的确定,由于该企业1998年实现利润为负16万元,谈不上捐赠扣除的问题,因而下一年度亏损弥补数额也不能将公益性损赠再考虑进去。

  这样,企业1999年实现盈利,弥补1998年确认的亏损以后,所得税的计算就相当复杂。这道试题本身知识点并不难,但将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判断都渗透在一起就不简单了。再如2002年考试多项选择第60题中,主要考察考生对固定资产的原值可进行调整的有关规定是否熟悉。本题中,选项A“企业年终盘存”,主要作用是清查固定资产的数量是否与账面数量相符,与固定资产本身的原值调整有没有直接关系;选项E“新增加固定资产”,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始定价问题,并不涉及调整问题。故只有B、C、D项符合固定资产原值调整的规定。由此可见,试题注重测试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试题综合性强

  面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大量涉税行为,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注册税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2000年试卷综合分析题第(二)题,共6个小题,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亏损弥补、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再投资退税四个大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道试题基本上覆盖了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业务的重要知识点;再如2002年度试卷综合分析题第(一)题,共6个小题,涉及内资企业所得税中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非公益性捐赠、工资费用、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补税的有关规定及境外投资收益抵免所得税等项内容,考核内容涵盖面广,从而考察了考生综合运用及分析能力。

  财务与会计

  《财务与会计》试卷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四种类型。试卷总分14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60分,计算题16分,综合分析题24分。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共有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要求在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一般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中的公式、计算以及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会计部分考核内容主要以会计核算、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理论为主,其中公式、计算、会计科目的使用以及会计计量、会计分录等是这部分中的重头戏。一般每章内容都会涉及,题量最少1~2个,重点章节最多可达5~6个。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要求在多个备选项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从本题主题要求看,1999年和2000年考试题中只提示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选项,也即不排除所有选项如ABCD都正确的可能,可以全选。但从2001年开始,试题中明确指出:“至少有1个错项”,也即至少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因此,不能几个选项都选,如ABCD四个备选项中,最多只能选3个,不能全选。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题上要求,严格按规定答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多项选择题考核内容主要以概念、规则等理论表述为主,只有极少数的计算,另外有一些会计分录的内容。多项选择题在各章中大致呈均衡分布,每章题量1~2个,重点章节内容最多可达3~4个。

  3.计算题

  计算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16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除了1999年属于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外,其余年度均为单选题。

  本题中一般有一个财务管理题,一个会计题。财务管理内容以计算为主,会计内容包括计算和会计核算题。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有时又是彼此毫无瓜葛、很独立的内容。计算题一般往往分布在个别重点章节。近年采,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计算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涉及到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相结合的趋势。

  4.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24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6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全部都是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0.5分。本题中一般主要以会计内容为主,但也有个别小题涉及到财务管理内容:会计内容包括计算、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等内容。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个别选项也有单独的内容,可独立解答。综合题一般主要分布在重点章节,近年来,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综合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同时跨越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也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的融合。

  税务代理实务

  1.全面考核,重点更加突出

  各年试题基本上涵盖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全面考核应试人员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注意突出专业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从2003和2005年三年试题来看,考试重点更为突出。在2003年的试题中,全书十七章中除第十、十五、十六、十七章没有题目外,其余各章都有,其中最少的第四章和第十三章各有1分,最多的第二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二章均在17分以上;2004年试题突出考核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第六章涉税会计核算,共有4道题目计15分;二是第七章流转税纳税申报代理实务,共有6道题目计14分;三是第八章所得税纳税申报代理实务,共有4.9道题目计32分;四是第十二章所得税纳审查代理实务,共有2.9道题计19分。四章总计考核了17.8道题计80分,分别占到全套试题数和总分数的68.5%和80%;2005年的命题情况与2004年的大体相当,并且在简答题中考核了税收筹划。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在全面看书的基础上,还要把握住重点内容,避免临考前突击看书或通过参加“重点辅导班”,导求“捷径”,盲目猜题、模拟题、减少考试的偶然因素。

  2.注重实务操作,突出考察综合分析能力

  《税务代理实务》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税法(一)》、《税法(二)》、财务与会计、税收征管法、行政复议法等税收实体法、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法规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历年试题的考核内容来看,与实际工作非常贴近,突出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其熟练程度。试题中综合分析题的这种特点非常明显,试题案例综合性很强,考核内容不仅跨章节,而且跨科目,题量大,分值高。

  比如:2004年综合分析题(二),主要考核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审核及财务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差异的调整。但试题不仅涉及工资、利息、技术开发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纳税调整项目的审查计算,而且还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审查计算以及调账处理等,并将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判断渗透到一起,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其熟练程度。

  这要求考生要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快捷解决和处理问题,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套试题是有困难的。

  3.及时检验考生对新知识、新政策的更新程度

  《税务代理实务》教材,每年都增加一些新知识、新政策和新内容,以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注册税务师知识的更新要求。从六年的试题情况来看,教材中新增或变化的内容,都是当年命题重点,2006年《税务代理实务》增加了纳税评估、货物运输发票管理以及税及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因此今年的考生一定要对教材中修改的内容给予关注。

  税收相关法律

  1.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历年试题的命题趋势来看,综合分析题的内容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且涉及的内容更广、考查的知识面更宽,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近几年的试题中,单选题和多选题也出现了考查相关知识点联系的试题,既有横向知识点的比较,又有纵向知识点的串联,注重对考生知识体系的综合考查。

  2.注重考察理论与实务的联系

  在近几年的试题中,纯理论性试题和教材语言式试题逐渐减少,实务性试题逐年增多。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行政法律制度部分,试题内容比较注重行政法律、法规与税收的结合。因为《税收相关法律》科目的落脚点是相关法律与税收的结合,特别是行政法律法规与税收的结合。近几年的试题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在单选题、多选题和综合分析题中都有此类试题出现,且分值呈上升趋势。

  第二、民商法律试题和刑事法律制度部分的试题,有些试题题干的表述采用实际案例的形式,着重考查考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

  3.重点突出

  根据最近几年试题内容在各编、章的分数分布以及命题趋势情况分析,指定教材的内容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重点章节、次重点章节和非重点章节。其中重点章节为:第一编第一章行政法、第三章行政诉讼法;第二编第一章民法;第三编第一章刑法。以2003年试题为例,在2003年的试卷中,三个层次的内容所占的分值分别为:第一层次97分,第二层次39分,第三层次4分。由此可见,第一层次各章内容所占的分值比重大,是考试出题的重点。

  4.试题结构趋于合理

  2002年教材改版后,近几年试题中各编的分值比例与指定教材的内容多少成正比,试题结构与教材内容协调一致,趋于合理。综合题的命题也与教材的内容多少、重要程度一致。虽然2002年、2003年、2004年的试题综合题都是在第一编出1道题、第二编出2道题、第三编出1道题,但是2003年、2004年的试题与2002年相比,综合分析题的结构编排更合理一些,2002年第二编民商法的两道综合分析题分别出自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没有商法的内容;而2003年、2004年试题都在商法部分出了综合分析题,2003年是公司法、2004年是破产法,因此内容更为全面。

  5.实体法部分和新修改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

  通过对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体法部分是程序法部分分值的2倍多,所以实体法部分是考试的重点。特别是教材中新修改、新增加的内容所占有分值比重在增加。在2003年的试卷中,新修改、增加的内容的分值为15分,所占的分值比例超过10%.

  6.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法条为辅

  考试内容一般不超出教材范围,但也存在直接按照法规部分命题的情况,并且这部分内容所占的分值有所增加。虽然从2005年起教材取消了法规部分,但是教材中没有涉猎的内容还很有可能直接依据某一具体的法条命题,这就要求考生复习时,不但要熟读教材,而且对法规中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条文也应了解和掌握,因为法律法规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所以不应忽视。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