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考试,促使考生对货币供求理论河货币均衡原理的理解,包括西方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机制和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均衡的原理,通货膨胀,使其具备分析货币和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 货币需求
掌握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定义;熟悉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了解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学说”的基本思想,掌握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了解凯恩斯货币求理论的发展;掌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熟悉其关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的观点。
1.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其中,需求是有效需求,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派生于商品需求。
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2.传统货币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交易方程式:由费雪提出,
M(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 = P(物价水平)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其中,V,T稳定,反映的是货币量M决定物价水平P的理论。
(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桥方程式:由庇古提出,
п(货币价值)= 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Y(总资源) / M(货币供给) ,
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
该式也说明物价与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
关系:二者都认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但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交易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影响人们流动性偏好的三项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
其中,L1(Y)指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L2(i)指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有决定性。i0的水平线为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时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上,将货币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来研究。
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四因素: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货币需求函数:M(名义货币量)/P(物价水平) = f(Yp(恒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im(存款的预期名义收益率),ib(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ie(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1/P *dP/dt(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μ(随机因素的影响总和))
(二) 货币供给
掌握货币供给和货币供应量的定义;掌握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熟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掌握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和信用扩张、存款派生机制;掌握货币供给的乘数
原理;了解不同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的观点。
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划分原则:一般依据 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产生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
我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银行体系的其他存款(主要是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财政存款等)
2,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央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以运用信贷资金的需要,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下货币供给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约束机制:1)要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正由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而称其为“基础货币”用“B”表示。
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的存款准备率、需转化为现金及国库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货币称数,K)。
货币乘数理论:M=B*K
B: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商业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称“基础货币”;
K: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机构比率。
3.货币供给理论
(1)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供给分析
简单乘数理论和固定系数理论:在假定基础货币可以完全由中央银行所控制、货币乘数的诸构成要素也至少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基础上,确立了M=B*K的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
(2)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货币供给内生论: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不能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
(3)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
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求平衡,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 重点放在控制货币供给方面。
单一规则:公开宣布并长期坚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1)界定所考察的货币数量范围;(M2)
2)取定货币数量的增长率;
3)货币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更改。
(4)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源于德国。
主要观点。保证市场经济模式的协调与稳定,必须保持货币稳定,货币供给必须与商品供给相联系
原则:1)货币供给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则。2)保持商品追逐货币局面的原则。货币供给的增长应略低于商品供给的增长。
最佳货币供应量 = 以现价计算的社会生产能力/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区间论:将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一个弹性区间内。
(三)货币均衡。
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和特征,掌握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了解货币的内在均衡机制;熟悉物价自然上涨率的经济含义,掌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关系。
1,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特征:1)货币供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动态过程,长期过程;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
结构性货币失衡:在总量大体一致情况下,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2,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
从货币需求方出发,利率上升,公众出于对金融产业或使用资金成本的考虑,会增加在银行的存款或减少向银行的贷款。结果是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实际存款准备率提高了,使货币乘数下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融通资金数量减少,使基础货币增量下降。
从货币供给方出发,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率成反比。
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而货币供给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3,货币均衡水平的决定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出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总需求总是以商品价格出现,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
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配合,货币供应量应当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应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
ΔM1 = Y‘ * M0 ,Y’为GDP增长率,M0为上期货币存量,ΔM1为本期货币增量。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并不相应降低商品价格。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所谓的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克服剪刀差方法: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其结果必然使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其结果也导致价格总水平不断上涨。
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ΔM1 = (Y‘ + P’)* M0,或有 M1‘= Y’ + P‘
(四) 通货膨胀
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熟悉通货膨胀类型;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
1.通货膨胀的概念
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物价上涨是其基本标志。
2.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包括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实质上是一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价格管制,商品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而表现为普遍持币待购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通货膨胀的原因
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主要原因: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