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知识点四、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
一、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1.收入的形式: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
2.费用扣除的方法;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扣除办法。
扣除办法 | 所得项目 | |
(1)定额扣除 | 工资薪金所得 | |
(2)定额和定率扣除 |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 |
(3)核算扣除 |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 |
(4)定额和核算扣除 |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 |
不得扣除费用 |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
二、个人所得项目的具体扣除标准
1.工资、薪金所得:
(1)一般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2012新增)
(2)附加扣除:
①范围:外籍人员、外籍专家;在境外任职的中国公民;
②标准:月扣除4800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提示: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比照此税目执行。
3.查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费用扣除:
(1)自2011年9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即3500元/月。
(2)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3)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
(4)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5)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6)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7)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以后年度不允许结转扣除)
(8)在生产、经营期间借款利息支出,未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部分,准予扣除。
(9)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
三、其他费用扣除规定
1.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1)基本规定:限额扣除法
对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特殊项目:全额扣除
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进行的下列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①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
②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包括对农村义务教育与高中在一起的学校的捐赠;
③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
④对汶川灾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2.对研究开发经费的资助
个人的所得(不含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用于对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的资助,可以全额在下月(工资、薪金所得)或下次(按次计征的所得)或当年(按年计征的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足抵扣的,不得结转抵扣。
四、每次收入的确定
1.劳务报酬所得
(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2)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
(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一项特许权的一次许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4.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6.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