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资产减值

来源: 编辑: 2009/02/13 14:10:15  字体:

  更多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资产减值

  定场诗: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瞎大爷娶个瞎大奶奶,老两口过了多半辈,谁也没看见谁!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本人以为难在难以理解。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减值一章核算的一般是减值不能转回的资产,这些资产一般都是一些长期资产,这个比较容易判断,没有什么难点。之所以会出现资产减值就是为了弥补历史成本法的不足,因为这种方法就是以历史成本为依据的,比较与世隔绝,属于一心只读圣贤书那种,当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历史成本法一般不会有所变动,比如说有的东西明明已经一文不值了,企业还是当宝一样供着,这样肯定不能不复核实际,报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全都是空架子。之所以出个报表就是让大家看看企业究竟有多少东西,值多少钱,所以随着市场价格变动一下是很正常的做法,这个用脚趾头想想都是应该的。

  不过会计上还有一个原则是谨慎性原则,当它和历史成本法碰面后就形成一个现象:只有减值的情况,没有升值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便是计提了减值让你以后转回,转破天也就是计提了多少转回多少。就算某个东西现在市场上已经被追捧到天上了,在我企业这里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这个其实就是历史成本法的弊端,不能很好的体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而公允价值计量法则弥补了这个缺陷,让企业的资产状况能够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不过资产减值准则核算的不包括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所以这里我们还是考虑老掉牙的历史成本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既然要计算减值,就首先应该计算你现在的账面价值,然后计算可收回金额。所谓的可收回金额就是说你现在把这个东西卖出去能拿回多少钱,言外之意就是说你现在这个东西的真实市场价值,所以当这个真实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了就说明这个资产贬值了,不值钱了,所以要计算减值;当真实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那么你可以缓口气了:没有贬值,继续历史成本法。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对长期资产来说: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个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另外一个是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知道有这两个东西就可以了,中级如果不是很变态的话不会要求计算这两个东西,即使是万一要求计算了,那么从这两个名字也就知道该怎么计算了,记住一点就可以了,两个金额谁高就把谁作为可收回金额。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高的一个,就是因为两个金额都是会计估计相当于是,既然是会计估计的话就不能滥用会计估计,多计提准备,把利润做低,这个是很严重的行为。大家都听说国会计比较谨慎,不能多计资产,但是还不能滥用估计,多计提准备,所以两个原则都是拦路虎,都得罪不得,该怎么办呢?关键时刻还是记住一点:上市公司不能调节利润,故意把利润做低,然后以后虚构增长,所以可收回金额还是选择比较高的,减值不至于多计提了,让外人说滥用估计。

  减值的计算

  单项资产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资产组减值、总部资产减值、商誉减值才是资产减值里面难的地方。

  首先讨论的是资产组,那么什么是资产组呢?按照教材中的说法是能够独立产生现金流量,或者是企业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做出的统一划分,简单的理解就是几个资产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一道程序或者是一个成品,单个拿出来都是不能正常运转的,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一条自动化的的生产线,一个门市部等等,共同点是这些资产组合起来就能有现金流量,就能赚钱了,所以可以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既然各个资产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计算减值的时候就应该综合考虑,其实资产组的减值认定难点在哪里?不在减值总额的确定上,而是在减值的分配上,因为减值的计算就和单项资产减值计算是异曲同工的。所以难点还是在减值的分配上。中级中就涉及到账面价值的比重一种方式,这种分配方法很明显是比较合理的,就像是现在分摊一个任务,体重大有力气的当然要多承担部分体力劳动,体重小力气小的当然就少承担部分劳动了,有多大力气就承担多大的任务,那么对于减值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账面价值多,那你就应该多承担部分减值,这个是理所当然的。另外还听说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说法,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干出好的成果,所以一般来说资产组的现金流量要大于单个资产各自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合计,正是因为这样,发生的减值可能会更多一些,很可能会出现各自承担的减值要大于应该承担的减值的情况。也就是说每个人可以承担的损失的底线就是自己单干发生的最大损失,也就是剩下的价值最起码不能低于一个人单干应该有的价值。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个人就不能再承担更多的损失了,应该把不能承担的损失在别人那里消化。

  关于总部资产的减值

  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家族被绑匪勒索,从这个家族的长辈到晚辈,上上下下的人都要共同面对这个劫难,总部资产氛围可以分配到下面资产组和不能分配两种,可以理解为这个家庭的一些财产是可以分配给后代的,那就是遗产,有一些财产是不能的,比如说老爷私设的小金库什么的,或者就是老爷死后的陪葬品,但是在面临劫难的时候,这些东西统统都要面临被抢走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有多大能力出多大力,老爷都出血了,下面肯定也要出血,首先可以分配下去的东西都是大家可支配的,每个人可以拿出的钱就是可以动用的所有的部分,至于老爷的私房钱估计是要被最先动用,因为危机关头了,命都快没了还藏什么私房钱呢?因此总部资产减值就是先把能分配的分配下去,然后不能分配的要合并考虑。计算减值的时候,先考虑的是能够分配的部分账面价值总额和可收回金额,如果没有分配的部分都减值了,那不能分配的部分也就肯定减值了,。好比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绑匪要的钱少于老爷的私房钱,那直接就用私房钱支付了,这个也能挽回老爷的面子,同舟共济嘛;如果绑匪要的更多了,也就是说私房钱用上了还不够,大家就要承担剩下的部分了。而总部资产是先确定了资产组应该承担的部分,也就是说既然是大家都承担了,那么言外之意肯定是老爷的私房钱是不够的,也就是总部资产不能分担的部分已经全部减值了。这个很容易判断。假如说老爷的私房钱足够支付绑匪的勒索,那么大家也就不需要承担,也就是对不包含不能分担的额总部资产的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而是不能分担的部分总部资产发生了部分减值,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的减值

  商誉的减值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是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现减值了说明什么呢?不考虑商誉的资产组都减值了,那不就说明包含商誉的部分更减值了吗?可以这样来考虑,一个人要走过一个门(可收回金额),商誉好比别人对你好的评价,给你戴的的一顶高帽子,你要过一个门,摘了帽子都比门高,戴上帽子不更比门高了吗?所以既然确定了不包含商誉的资产都减值了,言外之意就是说商誉已经全部减值(挡在门外)。这个很容易理解,所谓的第二步对包含商誉的资产减值测试就不需要进行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原因如果矮的人(不包含商誉)都过不去,那么高的人(包含商誉)肯定更过不去,既然过不去,帽子肯定要摘下来(代表减值),整个人还要低头或者弯腰走进来(资产组减值),而这个人低头和弯腰的高度就是资产组实际上应该承受的损失(减值),也就是说第一步其实就计算出了两个结果。假如说一个人摘了帽子过去了,可以确定的是资产组不用减值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戴着帽子能否过去;于是进入第二步,戴上帽子试试,如果过不去,那么商誉减值了;如果过去了,那么商誉没有减值。所以设计这样的计算步骤还是比较科学的,大体类似于电脑程序,第一步能解决的问题不用到第二步。

  二、涉及的其他内容

  资产减值给我们呈现的是减值损失不能够转回的情况,那么剩下的资产减值就是可以转回的,这些减值处理更应该注意一下,因为转回的处理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比如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转回就有差异,贷款的减值转回也有特别的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还需要考虑摊余成本,也就是说自然价值降低的部分,应收账款减值包括计提、转回、转销和恢复几个过程,而且所得税处理也会有差别,这些东西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其中的奥秘还需要大家自己去多细考,多考虑。会计重要的就是理解和掌握,然后才是做题。如果始终不理解,做更多的题目也仅仅是浪费时间,希望大家多注意一下。

责任编辑:熊猫

免费试听

  • 郭建华《中级会计实务》

    郭建华主讲:《中级会计实务》免费听

  • 高志谦《中级会计实务》

    高志谦主讲:《中级会计实务》免费听

  • 达江《财务管理》

    达江主讲:《财务管理》免费听

  • 侯永斌《经济法》

    侯永斌主讲:《经济法》免费听

  • 张倩《经济法》

    张倩主讲:《经济法》免费听

  • 李斌《财务管理》

    李斌主讲:《财务管理》免费听

限时免费资料

  •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 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 考点总结

    考点总结

  • 报考指南

    报考指南

  • 分录/公式/法条

    分录/公式/法条

  • 历年试题

    历年试题

加入备考小分队

扫码找组织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