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2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营运资金管理
知识点、信用政策
为了确保企业能一致性地运用信用和保证公平性,企业额必须保持恰当的信用政策,必须明确地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间和折扣条件。
一、信用标准
信用认可标准代表企业愿意承担的最大的付款风险的金额。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对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因此会限制企业的销售机会;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因此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
1.信息来源
当企业俄建立分析信用请求的方法时,必须考虑信息的类型、数量和成本。信息既可以从企业内部收集,也可以从企业外部收集。无论信用信息从哪儿收集,都必须将成本与预期的收益进行对比。企业内部产生的最重要的信用信息来源是信用申请人执行信用申请(协议)的情况和企业自己保存的有关信用申请人还款历史的记录。
企业可以使用各种外部信息来源来帮助其确定申请人的信誉。申请人的财务报表是该种信息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经过审计的还是没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因为可以将这些财务报表及其相关比率与行业平均数进行对比,因此它们都提供了有关信用申请人的重要信息。
获得申请人付款状况的第二个信息来源是一些商业参考资料或申请人过去获得赊销的供货商。另外,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如商业贷款机构或租赁公司)可以提供申请人财务状况和可使用信息额度方面的标准化信息,最后,一些地方性和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收集、评价和报告有关申请人信用状况的历史信息。这些信用报告包括诸如以下内容的信息:还款历史、财务信息、最高信用额度、可获得的最长信用期限和所有未了结的债务诉讼。由于还款状况的信息是以自愿为基础提供给评级机构的,因此评级机构所使用的样本量可能较小并且(或)不能准确反映企业还款历史的整体状况。
2.5C信用评价系统
信用评价取决于可以获得的信息类型、信用评价的成本与收益。传统的信用评价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1)品质(Character):是指个人申请人或企业申请人管理者的诚实和正直表现。品质反映了个人或企业在过去的还款中所体现的还款意图和愿望。
(2)能力(Capacity):能力反映的是企业或个人在其债务到期时可以用于偿债的当前和未来的财务资源。可以使用流动比率和现金流预测等方法评价申请人的还款能力。
(3)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如果企业或个人当前的现金流不足以还债,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可供使用的财务资源。
(4)抵押(Collateral):抵押是指当企业或个人不能满足还款条款时,可以用作债务担保的资产或其他担保物。
(5)条件(Condition):条件是指影响顾客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经济环境,对申请人的这些条件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给其提供信用。
3.信用的定量分析
进行商业信用的定量分析可以从考察信用申请人的财务报表开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常用的指标有:流动性和营运资本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对负债总额比率)、债务管理和支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债务对资本比率、带息债务对资产总额比率,以及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比率)和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回报率、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将这些指标和信用评级机构及其他协会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可以洞察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定量信用评价法常被像百货店这样的大型零售信用提供商使用。信用评分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根据信用申请人的月收入、尚未偿还的债务和过去受雇佣的情况将申请人划分为标准的客户和高风险的客户;
(2)对符合某一类型申请人的特征值进行加权平均以确定信誉值;
(3)确定明确的同意或拒绝给予信用的门槛值;
(4)对落在同意给予信用的门槛值或拒绝给予信用的门槛值之间的申请人进行进一步分析。
这些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也符合消费者信用方面的法律规定。判断分析是一种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确定区分按约付款或违约付款顾客的因素。
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要素组成。规定信用条件包括设计销售合同或协议来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形下可以给予信用。企业必须建立信息系统或购买软件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以保证信用条款的执行,并且查明顾客还款方式在总体和个体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
1.约束信用政策的因素
有许多因素影响企业的信用政策。在许多行业,信用条件和政策已经成为标准化的惯例,因此某一家企业很难采取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信用条件。企业还必须考虑提供商业信用对现有贷款契约的影响。因为应收账款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流动比率,可能会导致违反贷款契约中有关流动比率的约定。
2.对流动性的影响
公司的信用条件、销售额和收账方式决定了其应收账款的水平。应收账款的占用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来源,因此企业对客户提供信用的能力与其自身的借款能力相关。不适当地管理应收账款可能会导致顾客延期付款而导致流动性问题。然而,当应收账款用于抵押贷款或作为债务担保工具或出售时,应收账款也可以成为流动性的来源。
3.提供信用的收益和成本
因为提供信用可以增加销售额,所以商业信用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收益。赊销的另一个潜在的收益来源是从分期收款销售安排中获得利息收益。利息可能是一块很大的利润来源,尤其是零售型企业通过自己私有品牌的信用卡或分期收款合同向顾客提供直接融资时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提供信用也有成本。应收账款的主要成本是持有成本。一般来说,企业根据短期借款的边际成本或加权平均成本(WACC)确定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运营和维持企业信用部门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其成本包括人员成本、数据处理成本和还款处理成本、信用评估成本和从第三方购买信用信息的成本。
三、信用期间
监管逾期账款和催收坏账的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该确认为坏账损失。多数企业根据过去的收款情况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数额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同时将坏账费用记入当期损益。信用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定坏账费用和注销坏账费用的时间和金额。
催收逾期账款的成本可能很高。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各种类型的补偿坏账损失的保险来降低坏账的影响。在评价赊销潜在的盈利能力时,必须对保险费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到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额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
上述信用期分析的方法比较简略,可以满足一般制定信用政策的需要。如有必要,也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如进一步考虑:销售增加引起存货增加而占用的资金。
更进一步的细致分析,还应考虑存货增加引起的应付账款的增加。这种负债的增加会节约企业的营运资金,减少营运资金的“应计利息”。因此,信用期变动的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对利润表的影响(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并且要将对资金占用的影响用"资本成本"转化为"应计利息",以便进行统一的得失比较。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当按"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乘以变动成本率"计算确定。
四、折扣条件
如果公司给顾客提供现金折扣,那么顾客在折扣期付款少付的金额产生的“成本”将影响公司收益。当顾客利用了公司提供的折扣,而折扣又没有促使销售额增长时,公司的净收益则会下降。当然上述收入方面的损失可能会全部或部分地由应收账款持有成本的下降所补偿。宽松的信用政策可能会提高销售收入,但是它也会使应收账款的服务成本、收账成本和坏账损失增加。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
折扣的表示常用如5/10、3/20、N/30这样的符号。这三个符号的含义分别为:5/10表示10天内付款,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5%,如原价为10000元,只需支付9500元;3/20表示20天内付款,可享受3%的价格优惠,即只需支付原价的97%,若原价为10000元,则只需支付9700元;N/30表示付款的最后期限为30天,此时付款无优惠。
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要求顾客最迟不超过30天付款,若希望顾客20天、10天付款,能给予多大折扣?或者给予5%、3%的折扣,能吸引顾客在多少天内付款?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现金折扣带给企业的好处前面已经讲过,它使企业增加的成本,则指的是价格折扣损失。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利弊。
因为现金折扣是与信用期间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与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与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计算各方案的延期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计算各方案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