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CPA《会计》总结: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22-5)

来源: 编辑: 2009/02/27 17:48:24 字体:

  CPA《会计》“知识点总结”目录>>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经典例题]

  [例题]假定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将某大型机器设备按1 05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B租赁公司。该设备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原值为910万元,已计提折旧10万元。同时又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将该设备融资租回。在折旧期内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并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资产的折旧期为5年。

  要求:编制承租人A公司有关的会计分录:

  (1)编制2007年12月31日有关结转出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2)2007年12月31日计算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3)2008年12月31日,在折旧期内按折旧进度(在本题中即年限平均法)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例题答案]

  (1)编制2007年12月31日有关结转出售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900

    累计折旧    10

    贷:固定资产     910(2)2007年12月31日计算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1 050-(910-10)=150(元)

  借:银行存款      1 0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0

      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     150

  (3)2008年12月31日,在折旧期内按折旧进度(在本题中即年限平均法)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由于租赁资产的折旧期为5年,因此,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的分摊期也为5年。

  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30(150÷5)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      30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一、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则

  (1)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

  卖方(承租人)出售资产时,不确认收益。

  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售价-资产账面价值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的分摊:按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即按与该项租赁资产所采用的折旧率相同的比例进行分摊,调整各期的折旧费用。

  (2)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

  ①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销售的商品按照售价确认收入,并按照账面价值结转成本。销售的固定资产按照售价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营业外支出。

  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

  ·售价低于公允价值的,应确认当期损益,如果损失将由低于市价的未来租赁付款额补偿的,应将其递延,并按租赁付款比例分摊于预计的资产使用期限内。

  ·售价高于公允价值的,其高出公允价值的部分应予递延,并在预计的资产使用期限内摊销。售后租回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二、售后租回交易的具体会计处理

  1.出售资产

  (1)出售资产时

  借: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

  (2)收到出售资产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贷或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2.租回资产

  (1)租回资产形成一项融资租赁

  ①租回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②租回资产以后各期:

  ·支付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或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贷(或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2)租回资产形成一项经营租赁

  ①租回资产时——不用账务处理,只需作备查登记。

  ②租回资产以后各期

  ③支付租金时: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④分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借(或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

    贷(或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

  进入论坛讨论学习>>

责任编辑:熊猫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