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金融资产及所得税处理的学习经验

来源: 编辑: 2009/03/23 09:17:27 字体:

  一、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

  现在大家处于预习阶段,距离考试报名估计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实验班电话回访工作,我了解到大部分学员已经学习到第13章左右了,按照这个进度在新课程开通之前,应该能够对08年教材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但仍然有部分学员尚未开始预习,这为以后的正式开始学习埋下了隐患。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入学习状态更是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很不容易,所以现在的预习相当重要!我觉得预习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彻底摒弃只有新课程开通后才开始学习的心态。在就应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严格要求自己,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二)切实保证学习时间。对于零基础的学员,更应抓紧时间夯实基础知识,主动学习与注会相关的知识,例如某些学员毫无会计学习经历,那么就应买一本会计基础或初级会计等基础类书籍,学习基本原理和概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注会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坚持,如果您能做到每天坚持学习,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预习阶段要多看教材,多听课,适当做题。一般来讲,预习阶段只要求能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这一阶段要以看教材为主,这一遍可以较粗略地看教材,如为网校学员,则可以听课为主。并适当地做题目,不宜做太大太难太多的题目,可以客观题为主,目的是巩固听课效果。

  (四)温故而知新。很多学员普遍感觉到,听课或看书时很明白,但过几天后就感觉很生疏了,除没有做题的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及时回头温习的原因,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做到温习前面的章节,其实花费不了多少时间。比如您在今天学习了某章某节,印象很深,隔一天您再回头用10分钟就可以回顾完,然后逐渐延长回头看的时间。这样印象就逐步加深了。

  (五)勤动笔动脑。意思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并请教网校老师得以解决,比如可在答疑板中随时提出。要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和总结,防止遗忘。

  (六)提高复习针对性。如果您是一位老考生,而且学习时间又很难得到保证,那么就必须要提高复习效率,提高针对性!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薄弱的章节,要多花一些时间,多做一些题目,掌握得较好的章节,就可以少花时间,甚至不花时间。虽然道理很简单,但很多考生并没有处理好这一点,导致效率低下。所以,关键是考生首先要清楚地认清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二、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属于考试比较重要的内容,其中08年试题一道多项选择题分值达8分。由于划分为四大类金融资产,引入了公允价值、摊余成本计量属性,实际利率法使用,以及与所得税结合等问题,加之涉及很多金融和财管知识,广大学员对此感觉比较困惑。在日常答疑工作中,我感觉以下几个方面是大部分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总结如下供大家分享。  ①广义上的金融资产还包括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只是其适用单独的会计准则,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于股权投资,是作为金融资产(狭义,下同)核算,还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呢?很多学员不能很好地区分,请看如下表格: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表格:

四大类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对其中标序号的部分作以下说明:

  其中,主要是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也就是一般来讲持股比例小于20%的股权投资,其实要区分是否有报价两种情况看待,若有报价,则作为金融资产核算,若无报价,则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08年教材91页第(4)点)。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部分股权投资,不管是否作为金融资产核算,其减值均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计提,但只要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其减值一经计提不允许转回。

  ②除贷款和应收款项外,其余三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

  大家在理解时,要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放在一起理解,两者都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但前者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者计入资本公积,并且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得与其他三类金融资产重分类,在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目的是遏制利润操纵行为。

  ③对于债券投资和贷款,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共同点是都存在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的问题。对于一些不具有财务管理知识的学员来讲,始终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先举一个小例子,假如您将1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3年活期,复利计息,每年末提取10元,到期后全部提取。那么:

  第一年初,您的存款余额=100元;

  第一年末,您的存款余额=100×(1+2%)- 10 = 92元;

  第二年末,您的存款余额=92×(1+2%)- 10 = 83.84元;

  第三年末到期时您将得到=83.84×(1+2%)= 85.5168元。

  每年提取的现金分别为:第一年10元、第二年10元、第三年85.5168元。

  按照2%的利率折现,那么其现值 = 10/(1+2%)+10/(1+2%)^2 +85.5168/(1+2%)^3  = 100元。也就是说您每年提取的现金,虽然一共得到了105.5168元,但扣除时间价值后,就相当于第一年初的100块钱,即时间价值为5.5168元。

  那么回到金融资产,我们开始理解学习时所接触到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未来现金流量等概念。对于上面这个小例子,每年末的存款余额其实就是摊余成本,2%相当于实际利率,每年提取的现金为未来现金流量。

  第一年初现值为100元,如果折现到第二年末,即85.5168/(1+2%)=83.84,也就是摊余成本。假如第二年末预计存款到期时只能收到81.6元,低于原先预计的85.5168元,那么新预计的81.6元在第二年末的现值=81.6/(1+2%)=80元<83.84元,所以在第二年末应确认的减值损失=83.84–80=3.84元,在确认减值损失后,第二年末的摊余成本就变为80元了,据此计算第三年的利息收入。

  可以推得以下公式:

  利息收入 = 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 + 利息收入 - 现金流入 - 减值损失 =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其中的现金流入,可能包括收到的利息,也可能包括提前收回的本金。

  以08年教材51页例题3-5为例,结合上面的小例子,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上述公式的含义了!而不是像有些学员在答疑板中问道,考试时可否像教材一样画出表格?其实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的表现。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讲,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其中的应收利息,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说明存在应收未收的情况,则可认为是公式中的“现金流入”,而投资收益,则为公式中的“利息收入”,是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的。所以两者之差恰好是借方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这就意味着,如果不存在应收未收利息的特殊情况,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也就是其自身的账面价值,包括贷款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是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那么其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这为我们做题时指出了一个更简化的处理方法。大家此时可以看摊余成本的定义: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其中第(二)便是“利息调整”的摊销额。这三点便印证了上面给出的公式是正确的。

  而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投资的,也可能会涉及实际利率法的问题,在第④个问题中作出说明。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但是对于债券投资,也会涉及到摊余成本,于是有很多学员在答疑板中经常提问,它不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吗?怎么会计算摊余成本?这部分学员并没有理解“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意思,其含义为它的账面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意思,而摊余成本是用来计算投资收益的。于是,我们知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并不一定等于账面价值,差额就在于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上面。由于根据摊余成本的定义,并不包括公允价值的暂时性变动,只有其发生减值损失时,才会减少摊余成本。

  ⑤“内插法”计算实际利率。在08年试题中涉及到了实际利率的计算,所以大家应当掌握这种方法。“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

  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A介于A1和A2之间,即下对应关系:

  A1  B1

  A(?) B

  A2  B2

  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其中A1、A2、B1、B2、B都是已知数据。根本不必记忆教材中的公式,也没有任何规定必须B1>B2

  验证如下:根据:(A1-A)/(A1-A2)=(B1-B)/(B1-B2)可知:

  (A1-A)=(B1-B)/(B1-B2)×(A1-A2)

  A=A1-(B1-B)/(B1-B2)×(A1-A2)

  =A1+(B1-B)/(B1-B2)×(A2-A1)

  考生需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计算。

  例如:某人向银行存入5000元,在利率为多少时才能保证在未来10年中每年末收到750元?

  5000/750=6.667 或 750*m=5000

  查年金现值表,期数为10,利率i=8%时,系数为6.710;i=9%,系数为6.418.说明利率在8-9%之间,设为x%

  8%  6.710

  x%  6.667

  9%  6.418

  (x%-8%)/(9%-8%)=(6.667-6.71)/(6.418-6.71) 计算得出 x=8.147.

  ⑥对于取得金融资产后,取得的投资以前年度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一律确认为投资收益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均要冲减投资成本。这一点要切记。

  ⑦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 摊余成本 -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上面的小例子中,就是减值损失=83.84 – 80 = 3.84元。对于减值损失的计量,我在这里强调一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理。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所以出现了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计量两个概念。大家可以记忆下面这两个公式:

  公允价值变动 = 账面价值 – 公允价值

  资产减值损失 = 摊余成本 – 公允价值

  而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区别在于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上面,即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等到资本公积转入资产减值损失后,公允价值暂时性变动转化为资产减值损失,此时摊余成本便与账面价值相等了。

  ⑧金融资产在处置或结算时,要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两个“尾巴”,即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如同销售商品不忘结转成本一样,在做题时,不能忘记这一点。在这里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损益类科目,年底时会转入“本年利润”,而在第二年时才处置,仍然要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很多学员不理解,以为该账户已没有余额,便不需要结转了。这是错误的,关于这个问题,请看如下总结:

  怎样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处置时需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解答]准则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更好的核算投资产生的收益,从整个业务过程来看,即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后续计量、处置整个过程来看,只有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才真实反映了该项业务的损益;二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过渡性科目,平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有增加或减少的可能。太不稳定,如果直接确认收益,容易造成报表的不真实。但是在该项投资处置后,这项投资产生的收益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这时将一直在过渡性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核算的金额转出,转到投资收益中,这时的金额才是真正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都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都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所以这笔结转的分录并不影响当期损益。

  若交易性金融资产跨期才出售,在上期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已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无余额,即使是这样,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仍应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都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都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所以这笔结转的分录并不影响当期损益。

  ⑨对于附追索权应收票据的出售,应视同短期借款处理。但对于收到款项与票据面值的差额,中级与注会的处理有差异。中级的做法为: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本金

  而注会的做法为:

  借: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利息调整

    贷:短期借款——本金

  我个人认为中级的做法更合理。因为是应收票据的贴现,视同短期借款,并不是长期借款,时间上往往低于1年,所以一般不应考虑时间价值的摊销,直接计入当其财务费用即可。徐经长老师在此处是按照利息调整来讲解的,这里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即可,注会考试中,目前仍以计入利息调整为准。

  上面是几点说明,很多地方需要结合具体题目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这里不再结合实例赘述。

  关于与金融资产相关的所得税的处理,主要强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总额,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暂时性差异确认的所得税影响,并不是计入所得税费用,而是计入资本公积。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或借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时要切记,在纳税调整时,也不予考虑(如果计算的是总的暂时性差异,则要扣除该因素)。这一点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鲜明的对比。

  进入论坛讨论学习>>

网校45号答疑老师

责任编辑:熊猫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