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非会计专业挑战注册会计师之经验分享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2/03/26 15:19:18  字体:

选课中心

书课题助力备考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硬核干货等你学

资料专区

免费题库

海量好题免费做

免费题库

会计人证件照

省时省力又省钱

会计人证件照

报名提醒

入口开通及时知

报名提醒

  网校将学员在论坛中非会计专业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经验进行整理,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为大家备考2012年注会考试提供一些好的经验,增强备考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的效率,成功应考。

  正保会计网校作者:breeze6y(正保会计网校学员)

  2011年的前九个月,基本都是在CPA的氛围中度过的。从年初不知“借、贷”为何物,到最后花了十四个小时的时间在上海市第四中学做完六张卷子,一切的经历此刻都在我眼前浮现出来,那么值得回忆。

  (一)成绩

  审计 74

  财务成本管理 74

  经济法 67

  会计 65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64

  税法 -9

  (二)感谢网校

  首先不得不说,就“一次性六门”这一艰巨的任务而言,没有网校的支持与帮助,我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网校的各位老师、辅导书、答疑板都对我的复习备考起到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真的非常感谢。

  1、老师的选择

  会计:郭建华。思路非常清晰,能够把繁杂的会计学内容变为一个个小专题和知识点,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在基础班、习题班、冲刺班中对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反复强调,加深了考生的印象。

  审计:杨闻萍。个人认为审计这门学科不用做太多的题,杨老师在讲课过程当中首先会讲解审计的基本思路和流程,这对于没有接触过实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此外,杨老师对于重要知识点的讲解也非常透彻,听完她的课,审计的基本概念也就有了个大概。然后再结合课本和讲义去理解、记忆,复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财管:陈华亭。风趣幽默,能够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并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归集到一起,便于总结。陈老师说的“用简单的真诚面对虚伪的复杂”,一直记忆至今。

  税法:叶青。叶老师对于一些概念和公式的比较非常有特色,税法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记忆和理解的混淆,相信叶老师的课能够帮助大家克服这一困难。

  风险管理:杭建平。风险管理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和记忆,杭老师会用一些案例将抽象的原则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经济法:本人是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没有听经济法的辅导课程,不具有借鉴意义。

  2、教材和辅导书

  除了经济法之外,其他五门课我都使用了网校的辅导用书。其中会计和财管用的是《经典题解》,另外三门用的是《应试指南》。两者很难区分孰优孰劣。我认为只要选择其中一本,学一章、做一章,然后对于错题加以总结和重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于教材,我买了审计和风险管理两门课程,原因在于我认为这两门课是最需要记忆、背诵的,而背的材料就来源于课本。在最后复习过程中,审计的书翻得相对比较多,而风险管理整体上用的还是老师的讲义,但若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还是会打开书仔细看一下。

  (三)考试感悟

  1、为何要考CPA?

  决定参加CPA大概是在2011年初,那时作为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已经一个学期了,但很惭愧的是,对于金融、财会方面的知识仍然知之甚少。记得那个学期开学初,导师在开学典礼上要求我们多掌握一些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身边的一些同门、班级同学也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我自然也不甘落后,便决心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来弥补这块“短板”。对我来说,参加CPA的考试,目的并不只是单纯地为了“拿证”,更重要的是,通过准备这一考试,学习一些财务、会计、税法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法律业务打下一定的基础。我认为,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熟背法条、通过司法考试只是基础,远没有达到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地步。之前曾在法律英语上下了不少功夫,现在则想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财会金融方面的积累。

  2、复习时间的协调

  在准备复习的那个学期里,除了CPA的学习任务,其实还有不少其他事情要做。在驾校学车,完成导师的论文写作、读书会、翻译,还有学校里的日常上课、晨读、课程作业等等。我尝试着见缝插针般地利用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每天早上晨读之后,会和同学聊聊复习的进度与困惑,互相鼓励、进步。有时候会计的书看累了,就会“转战”至读书会教材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Law,换个思路,换个语言,也不觉得那么累了。还有几次开读书会的时候,碰到一些公司财会的问题,主讲人都会点名让我来回答。以后等毕业了,我想一定会怀念起那些在韬奋楼听公开课、读英文教材,在东风楼的工作室一起写论文、吃外卖的日子。

  (四)复习过程

  2011年初寒假的时候,每天都花不少的时间学习会计,最初还是比较懒散的,有时候两天才听完一章。大概春节过完的时候,发现离自己所定的寒假之前完成20章的学习任务还有不少距离,然后就开始投入,好歹也完成了这个初期目标。我想,要是给自己定的第一个计划都不能完成,后面也就无法指望了吧。

  学完一遍会计,我记得是在二月底。由于担心两个月的时间跨度太长,学了后面忘了前面,随后我买了一本会计的习题,又做了一遍,相当于温习一遍之前的知识。会计结束之后,我选择开始学财务管理。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今年审计知识发生了较大变化,先听去年的还不如直接学今年的;第二,当时认为审计与会计知识结合紧密,中间间隔一门之后再拿起来,可能比较有利于巩固会计知识。财管的学习没有会计那么难以上手,配合着一本练习册,听一章课件,做一章习题。记得很清楚,我是在现场确认的那个礼拜二早上学完去年的财管课件。这其实也是当时给自己定下的一个目标,准时完成给了我不少的信心。

  在四月初的时候,就要决定这次到底考几门。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报六门,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CPA基 础阶段的六门考试互相联系非常紧密,一次性学习既有利于体系化的掌握,也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基础更为扎实;第二,要是只报会计、财管显然太少,若再只加一门(税法或者审计),和加两门,实质上都会占用一个暑假的时间,与其如此,还不如拼一下,挑战一下自己,把四门“主干课”都报了;第三,由于CPA考试还存在专业测试阶段,如果今年能六门都过,明年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再考专业测试;第四,我觉得自己会很享受一次六门全过的成就感,而且愿意为之努力。正是这四个原因,我下了决定报六门。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在这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我的生活已经完全被CPA 所占领。

  现场报名之后,我报了网校的学习班,同时开始税法和审计的学习。之所以交叉,是因为课件出的速度比较慢,(事实上两门课件基本都到六月中旬才出完基础班) 如果一门一门学习,势必基础班要拖到七月份。当时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在六月底之前完成基础班学习,听一章做一章练习。全部学完是在6月29号的下午,那天为了庆祝第一轮结束,跑去静安寺吃了甜甜圈,微博上还有记录。

  可以说,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CPA之中,是从6月30号开始的。在第二轮的复习之前,我打算先把财管和会计再过一遍。先是把财管的新讲义全部打印出来,从头到尾听了一遍新课程,大概花了十天(每天9小时左右吧)。然后是会计,考虑到会计课件时间比较长,从头听到尾显然不现实,而且还有最后三章重头戏没有学过,因此只能挑重难点以及有变化的章节学。进入到合并报表的时候,感觉是整个CPA复习碰到的第一个瓶颈。每天10个小时,有时候仍然无法理解合并分录的真正含义,甚至每天睡觉脑子里都是“借”和“贷”在打架。那三章花了我不少时间,等结束会计的复习,大概是在7月19号。

  19号的下午,我买了一些本子、笔、订书针,把书桌清理了一下,资料该订的都订好,然后规划了下后面习题阶段的安排,决定财管、审计、税法三门同时进行,等结束其中两门之后,再开始会计的习题班。由于税法和审计的习题班出得较快,所以先完成了这两门,紧接着结束了财管,最后做完了会计习题班题目,当然都包括老师的讲解。预计是在8月15号左右结束习题班的,但最终还是提前了三两天。每次都能按时完成预定目标,总会给自己增加不少信心。

  在做习题班的时候,瓶颈不断出现。先是税法题目经常做不对:组价算错、税率搞混、所得税算错,然后就是审计后半部分没有头绪,知识点过于复杂记不住。至于财管,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复习到最后一章“业绩评价”的时候,做一道题目的时候把剩余收益的公式记错了,当时整个人心情很失落,把那本书撕了的心都有。反倒是会计没有让我觉得太为难,整个习题班的结束显得比较顺利。在习题班学习的时候,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会超过10小时,有时候达到12个小时,除了吃饭、散步、睡觉,基本都花在了书桌前。

  会计学完之后,我决定开始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花了整整五天的时间,听完一遍基础班,做完一本练习册。学风险的时候比较烦躁,一方面是本身对风险的知识兴趣不大,觉得不实用,完全是应试之需;另一方面是担心四门主课会不会这一耽搁又忘记了,要是这样真有点得不偿失。

  五天的基础班学习结束之后,就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我花了一些时间把各门课程的知识点、错题又回顾了一下,然后每天做2~3 套习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得失。模拟的成绩还算过得去,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合格,有些平均都做上70分。与此同时,我打印了经济法的冲刺班讲义,对照着习题册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边看边背,算是过了一遍吧。

  这些工作完成,三轮的复习也就基本结束了,我也从家里回到学校。在学校的最后十天,基本上是以调整状态、记忆为主,把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法我认为需要记忆的都背了出来,然后就是翻翻错题,税法、财管也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应付记忆性的客观题,因此也至少要有个印象。考前一个礼拜实战模拟了一次,除了之前比较有把握的财管因为时间原因意外差一点之外,其他几门都顺利过关。考前最后几天,基本就是保持每天7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保持状态,仅此而已了。

  9月17、18两天,我走上了上海市第四中学的考场。试题和模拟相比,无论在陷阱的设置、题量、题型、时间上都有不少差异。我告诉自己,尽自己所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最大的实力都反映在卷子上,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错误,无论结果如何,就都已经算成功了。

  (五)复习思路

  我觉得CPA考试至少需要经过三轮复习。

  第一轮,掌握知识。从1月初到6月底,我先后听了会计、财管、税法、审计的基础班(有些是强化班,其实是一回事),配合做完一本辅导书,以《应试指南》居多。选择做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当时去网校课程报名,那儿的老师送了我一套六本,因此就把它拿来做了。在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每天会在CPA上花4个小时左右,听完一章的课程,做一章的练习。对于练习上做错、搞不懂的,就去网校的答疑板上找老师提问,尽量搞懂。同时,适当的做一些总结,比如税法当中含税价和不含税价,财管中折现率的含义和适用方法等。这些总结都只是初步的,因为在初期,我对于知识的驾驭尚未熟练,但这对于快速了解、搞懂、记住这些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是按照前一年的会计和财管课程学习的,因此在进入7月份之后,我花了20天时间重新学习了这两门课,加深印象,这对于一次准备六门的同学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轮,做习题。完成上述阶段之后,我选择了网校的习题班,把这四门课通过做习题的方式加以复习。会计(郭建华)习题班的题目很有难度,因此值得一道一道做过来,郭老师的讲解也很有针对性,而且很发散,听下来很有感悟。财管(陈华亭)在每一章习题内,还分有几个小部分,其中有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将财管当中文字性、概念性的题目,这些题目不容忽视,我会找出基础班的讲义把它圈出来,强化记忆。其中一些计算性的题目,则一定要自己动笔算,如果做错了,就把题目复制下来,过两天再做一遍。税法(叶青)在进行习题班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梳理和记忆,尤其是重点的五章,要通过做题的方式把框架形成在自己的脑海里。举例来说,个人所得税一章提到了四样近似的内容:年终奖的个税计算、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的个税计算、期权的个税计算、提前退休的个税计算,这些个税的计算看似相近,但在细微之处存在很大不同,只有通过做题、梳理、比较、记忆,才能掌握这些知识点。审计(杨闻萍)的习题班则更多的是原有内容的梳理,个人觉得掌握审计关键并不在于做题,而是要自己去理解、看书,因此习题班阶段我在审计上花的时间并不多。

  第三轮,做模拟题。我又买来了网校的“最后六套题”,在限定时间内(一般会减少五分钟,因为考虑到实际考试需要涂卡)做完,然后对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在这一阶段,我还对习题班阶段的错题、《应试指南》中的错题进行了回顾或者重做,有些题目甚至做到第四遍才能完全做对。过程比较曲折,但提高很快。这里我尤其想说的是税法,大概在习题班阶段,我就发现自己很难把税法的计算题做对,尤其是计算题,总会忘记某一个步骤,因此也很着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多做题。我当时做了很多税法的计算题,模拟阶段税法的卷子也做得最多,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大概从第四份模拟卷开始,税法就能保持在75分左右。

请点击查看论坛原帖>>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若谷

学员讨论(0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