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注会《经济法》备考训练:基础练习题(四)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0/02/23 10:23:15 字体:

  一、单选

  1.甲于2007年3月20日将小件包裹寄存乙处保管。3月22日,该包裹被盗。3月27日,甲取包裹时得知包裹被盗。甲要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是( )。

  A.2009年3月27日

  B.2009年3月22日

  C.2008年3月27日

  D.2008年3月22日

  2.下列法律规定中,属于长期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是( )。

  A.《民法通则》规定,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B.《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C.《合同法》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当减少财产行为的期间为1年

  D.《合同法》规定,因涉及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4年

  3.2006年8月9日晚,甲被人袭击打成轻伤。经访查,甲于2006年10月30日掌握确凿的证据证明是乙将其打伤的。甲如果要得到法律保护,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向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法定期间的最后日期为( )。

  A.2007年8月9日

  B.2007年10月30日

  C.2008年8月9日

  D.2008年10月30日

  4.甲将一批货物存放在乙的仓库里,待甲提货时,发现丢失部分货物,甲向乙请求赔偿的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

  A.6个月

  B.1年

  C.2年

  D.20年

  5.2006年4月10日,公民甲因煤气灶爆炸受伤住院,于4月20日出院。公民甲在4月21日找煤气灶厂家要求索赔,遭到拒绝。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甲若要提起诉讼,应在( )。

  A.2007年4月10日之前

  B.2007年4月21日之前

  C.2008年4月20日之前

  D.2008年4月10日之前

  6.2005年4月1日A企业与B银行签订一份借款合同,借款期限为1年。A企业在2006年4月1日借款期限届满时不能偿还借款本息,2006年5月10日B银行向A企业提出偿还贷款本息的要求,当日遭到A企业拒绝,则银行对A企业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

  A.2006年5月10日~2008年5月10日

  B.2006年4月1日~2008年4月1日

  C.2006年5月10日~2007年5月10日

  D.2006年4月1日~2007年4月1日

  7.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体现仲裁的原则是( )。

  A.自愿原则

  B.一裁终局

  C.两审终审制

  D.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

  二、多选

  1.根据规定,下列各项中,适用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的事项是( )。

  A.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技术进出口合同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适用于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情形有( )。

  A.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B.拒付租金的

  C.寄存财物丢失的

  D.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3.2008年6月30日,张某到某商店购买西服,该商店故意隐瞒实情,将一有隐蔽质量问题的西服卖给了张某,张某仔细检查后未发现此瑕疵。7月6日,张某穿上该西服后发现其存在质量问题。张某找商店退货,被拒绝。于是张某于8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了该商店。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述观点正确的是( )。

  A.诉讼时效期间自2008年7月6日开始计算

  B.张某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C.诉讼时效自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断

  D.诉讼时效自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止

  4.下列有关判决和裁定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判决是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

  B.判决是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而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阶段

  C.判决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而裁定只能采用书面形式

  D.一审判决可以上诉,而裁定一律不准上诉

  5.有关仲裁协议的要求,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只能在签订合同时订立,不能在事后订立仲裁协议。

  B.仲裁可以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

  C.仲裁协议中应共同选定仲裁机构

  D.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的,该争议可向法院起诉

  答案及解析

  单选

  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根据规定,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本题中,甲在2007年3月27日知道权利被侵害,因此诉讼时效期间为2007年3月27日~2008年3月27日。

  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故选项B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2)选项C是权利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日和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根据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权利被侵害”应当包括知道“加害事实”和“加害人”两个方面,且不得超过20年的最长期限;(2)根据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4、【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根据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5、【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本题中,公民甲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所以选项C、D均不正确;本案诉讼时效本应为2007年4月10日之前,但因公民甲在4月21日找厂家索赔遭拒绝,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诉讼时效期间自2006年4月21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应截至2007年4月21日之前。

  6、【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中断的时效期间计算。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要求,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2006年5月10日B银行向A企业提出偿还贷款本息要求的行为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从中断事由结束的当天重新计算。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2年,即2006年5月10日~2008年5月10日。

  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体现仲裁的一裁终局的原则。但是裁决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多选

  1、【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适用4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2、【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

  3、【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规定。张某于8月1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而非中止,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4、【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判决和裁定的区别。(1)判决只能采用书面形式,裁定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2)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外,其他裁定一律不准上诉。

  5、【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相关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在书面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书面协议,因此A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练习题相关知识点

  主要是诉讼和仲裁的相关知识点。诉讼时效是重点,把握2年、1年、4年的范围。另外,单选第5,6题和多选第3题还涉及到诉讼时效的中断这个知识点。

[上一页]   [下一页]


 编辑推荐:
·
注会《经济法》备考:巧用书签学习法
·注会备考指导:21天轻松养成学习好习惯 
·免费视频:网校老师陈立文注会2009考试总结及2010考试展望

正保会计网校24小时服务热线
  无需注册、交费,点击以上“免费试听”课程,即可领略正保会计网校老师授课风采,体验网络教育的无穷魅力!如果您在使用网校课件中遇到任何问题,请随时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

转载请注明·源自正保会计网校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