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2年中级商业专业辅导资料:流通产业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2/09/21 15:15:07 字体:

  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第三节流通产业的串讲归纳讲义,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1.3 流通产业

  一、流通产业界定

  (一)产业与产业分类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由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所构成的企业集合。产业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产业分类

  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再分为两大部门(流通部门、服务部门),四个层次(流通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个行业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二)流通产业的概念

  流通产业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济组织或部门的集合,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主体是批发业和零售业。

  二、流通产业组织

  (一)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用来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市场是由买方、卖方组成的,所以市场集中度也可以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卖方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行业集中度。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市场集中度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

  (2)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图中横轴表示按规模从小企业到最大企业数目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占市场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即市场占有率。洛伦兹曲线与图中的对角线重合,因此这条对角线又被称为均等分布线;当企业的规模不完全相同时,洛伦兹曲线是对角线(均等分布线)下方的一条曲线。一般来说,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就表明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大,换句话说,就是市场集中度程度越高。

  有一种情况反映不出来,就是行业中只有少数几个规模相同的企业时,使用洛伦兹曲线无法反映出这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3)基尼系数。也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基尼系数的值在0与1之间变动,当基尼系数等于0时,表示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表示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2.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产品差别化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一,影响市场集中度。

  其二,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实现产品差别化的方法主要有:产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别化、价格差别化、渠道差别化、促销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

  (1)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和行为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等。行为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进入遏制、进入封锁行为和驱逐竞争对手行为等。

  (2)退出壁垒

  所谓退出壁垒,就是指某企业在退出某个特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退出壁垒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市场绩效是市场行为的综合反映,不仅涉及资源配置的效率,还包括技术进步、社会福利、社会公平和稳定等诸多方面。因此评价市场绩效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指标,而要将市场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相结合,予以综合的考虑和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综合性的目标。

  1.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是衡量市场绩效的最重要指标。经济学家一般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社会总剩余这三个指标来全面分析和衡量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状况。

  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的实现程度,表现在:

  (1)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方面。

  (2)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

  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来反映产业内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第二,用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产量的比例来反映经济规模的纵向实现程度;第三,通过考察产业内是否存在企业生产能力的剩余来反映产业内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

  (3)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低效率状态、过度集中状态和理想状态。

  (4)影响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

  产业内企业规模结构和市场结构是影响规模结构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市场结构对规模结构效率的影响表现为:过度集中和分散都会降低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

  3.产业技术进步

  产业技术进步是指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含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包括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三、流通产业结构

  (一)流通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1.流通产业的扩大化趋势。从宏观上讲,流通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中具有相对扩大的趋势。流通产业相对扩大是指投入流通领域的社会劳动不断增加,并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2.流通产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趋势。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企业组织的扩大,将一部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交易行为;另一方面是专业化发展将一部分企业内部交易行为转化为市场交易行为。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交易费用的节约。

  (二)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

  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是指流通产业的布局和流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流通产业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布及空间配置问题,核心是处理流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区域平衡发展以及在流通领域中区域市场发育成为统一市场的相互关系问题。

  1.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

  商品流通网络结构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渠道、环节、网点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和分布状态,是商品和服务借以运行的载体,也是众多商业行业、商业企业等商业主体的存在形式。

  2.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

  商品流通网络的基本状态:

  (1)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大小不等向外辐射的网络系统,维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2)构成一种多层次互相交叉的立体网络结构。

  (3)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网络有较大的差异。流通网络结构包括多中心平行型结构、同心圆外推型结构、远程集散型结构、远程对流型结构。

  3.以城市为中心优化流通产业的网络结构。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