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1年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辅导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来源: 人事考试教育网 编辑: 2011/10/18 19:37:10 字体:

  第二十五章 中级经济师考试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考试要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计算范围和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因其价值构成和实物内容相互一致,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因此它有三种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考试要求:掌握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概念。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各常住单位生产的总产品价值(即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称为增加值,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生产法为主。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式中的总产出,是各单位生产的产品总量的价值,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计算规定,如农林牧渔业按产品法计算,工业按工厂法计算,建筑业按工程结算价款计算,商业按购销差价即毛利计算,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按营业收入计算,非营利性服务业按经常费用支出计算。

  1.中间投入

  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能源和各种服务的价值。它的计算范围与总产出相对应,即任何生产活动成果只要计入总产出,就要相应计算它的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

  2.增加值

  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附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所谓附加值大小,就是增加值占总产出比重的高低,可以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经济效益。增加值也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各个部门增加值之和,也就是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等干国内生产总值。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考试要求:掌握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的概念。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单位的增加值等于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上述四项收入的内容是:

  (1)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都列入劳动者报酬中。

  (2)固定资产折旧

  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它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不是新创造的价值,但也属于追加到劳动对象上的价值即增加值的一部分。

  (3)生产税净额

  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及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营业盈余

  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考试要求:掌握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的概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这些产品最终使用的去向,一是用于最终消费,二是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减去进口)。将一定时期这三项最终使用价值相加,就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前者是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为满足个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所消费的全部的货物和服务,后者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及政府免费或低于市价向居民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

  (2)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是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固定资产后的价值。存货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

  (3)净出口

  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进口价值后的差额。出口是本国(常住单位)向国外(非常住单位)销售和无偿转让货物和服务,进口是本国向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社会产品最终使用结果及其构成,是研究消费与投资规模及其比例关系和测算经济外向度的重要依据。

  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当相等,称为“三面等值”。就是说,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总额、生产中获得的原始收入总额、社会最终使用的支出总额三者应当等值。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等原因,计算结果会出现一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

  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考试要求:掌握农业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和范围,工业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和范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和范围。

  (一)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一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的农业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总称。

  目前中国农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进行核算,即用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得到增加值。

  (二)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即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增加值按两类生产者分别计算:一是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这些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计算原则和方法,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相关统计资料;二是年产品销售收入低于500万元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下工业),国家统计局利用抽样调查搜集这些企业的数据资料。

  目前中国核算和公布现价工业增加值和不变价增长速度。现价增加值是指采用当前市场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衡量工业增加值。不变价是指在核算不同时期的增加值时,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又称“固定价格”。

  (三)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是指为生产和百姓生活及其他活动提供各类服务的产业,包括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则是衡量第三产业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产业的核算分行业分别进行,一般采用收入法,即首先计算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目: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然后将四项构成相加得到增加值。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考试要求:掌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概念、作用、调查方法和统计范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在统计口径上也有一些区别。

  1、如最终消费包括服务消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服务类消费额(如理发、学费等的消费),

  2、最终消费包括虚拟消费(如农民自产农产品的自我消费、自有住房的消费等),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内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但最终消费不包括。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扩售给政府单位的交通工具和电讯产品,最终消费则不包括这些内容。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严格意义上讲,最终消费更接近理论上所讲的消费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完全是消费的概念,在使用中需要注意。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考试要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概念、作用、调查方法和统计范围,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需要注意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在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时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数与季度数、年度数的口径有区别。月度数据为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数据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二是公布的月度和季度数据一般都是截止该月或该季度的累计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速度也是累计数的增长速度。三是按照统计制度,每年一月份没有投资统计数据。四是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比如一般每年12月份投资额占全年投资额的比重会非常高。采用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或进行季节调整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这个问题。

  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

  考试要求: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统计指标的概念、作用、调查方法和统计范围。

  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都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指标,反映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叫净出口,它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外贸余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差额是正数,也叫顺差,反之称逆差。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戈薇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