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3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这一决定距上次同一操作时隔不到一个月。
作为央行在今年第3次也是自2010年1月以来的第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00%的历史新高;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则为16.50%。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新增贷款仅为5356亿元,应该说流动性控制已初见成效。然而,在CPI高企的情况下,央行为何不采用利率工具,而仍采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呢?存款准备金率的进一步上调,对于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
为何不是加息?
“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预期,不仅意在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的水平,更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量的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当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分析,央行调控目标将会瞄准M2增长目标16%,同时也是流动性对冲压力倒逼的结果。
“央行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即坚决贯彻落实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任务之首的‘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哈尔滨银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员王亚玲分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出强烈的“防通胀”信号,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根据3月12日发布的数据,2月份CPI为4.9%,与1月持平,通货压力明显加大;而央行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消费意愿降至两年以来最低,这有悖于扩内需政策的实施;毫无疑问,通胀预期成为降低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
而由于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性增加,欧债危机、北非及中东政局动荡、日本遭遇强震,使得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增加,若此时加息,增加社会融资成本,不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随着公开市场资金大量到期,3月份公开市场有6870亿元到期资金,再加上新增外汇占款,保守估计有近万亿元资金注入到银行体系,这意味着流动性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使得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必然。
“外汇占款是当前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首要决定因素。由于央票发行困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最为直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银行业利好抑或利空?
按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2.59万亿元计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资金3600亿元左右。那么,这对银行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利好利空兼而有之。”王亚玲分析,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后,银行业可用资金将会明显减少,短期内进一步压力增大,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自身资本实力有限,其承受的压力最大,而由于其目标客户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因而或将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加剧;而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紧张,货币市场利率在最近几天将会急剧上升,银行业对客户的议价能力也将明显提升,尤其是目前仍处在加息周期内,因此,银行业的利差反而会扩大,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偏正面,此可谓利好。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的紧缩动作,再次提醒银行业,需要加大中间业务等非资本消耗性业务的发展力度,开展财务顾问、银行理财、债券承销等业务,以规避政策紧缩对经营的不利影响。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法定准备金率已经屡屡突破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央行再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使得大型金融机构该指标达到新的历史高位,这也意味着,当前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研究人士预计,3月份CPI将居高不下,可能再次逼近5%。
货币信贷如何影响CPI?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维护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职能。毫无疑问,当前,通货膨胀率是央行最重视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但是,从货币信贷与物价水平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之后,CPI究竟会走出怎样的曲线?
计量分析表明,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及GDP之比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虽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来,但货币供应量若超过GDP增速过多,则会对物介造成长期的压力。
记者拿到的一份权威研究分析显示,从CPI月度同比增速和M2月度余额同比增速数据的相关关系看,M2比CPI先行11个月时两者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269,表明M2增速的提高会在一段时间之后造成CPI的提高。
2008年末,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2009年11月,M2余额同比增速高达29.7%。受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的影响,物价也有所回升。反之,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之后,亦将会影响导致物价水平走向回落。不过,由于经济现实中存在各种摩擦,导致货币政策的改变对物价的影响存在滞后性。
专家判断,2011年物价升幅会高于2010年,但总体形势不会失控。原因是,一方面,国家粮食储备充足,粮价可能在高位趋稳;另一方面,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毕竟影响有限,且人民币渐进升值亦将会部分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值得一提的是,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政策层面的信号无疑有利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进而缓解通胀压力。
基于翘尾因素及政策效应的影响,权威研究预计,2011年全年CPI涨幅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