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继续上演会计魔术
截至2005年3月1日,已有19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2004年年报。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统计,在这些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后30位的共有17家为ST公司,比例达56.66%。
虽然2004年报中不少ST类公司都依靠非经常性损益的调节实现了账面上的扭亏为盈,但在2004年底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新上市规则下,这样的会计魔术恐怕已失去以往的效用。
业绩排行榜上ST公司"抱团"
在2004年年报各项业绩指标的统计排行榜上,有2个指标的统计出现了ST类公司"抱团"的有趣现象: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后30名排行,ST类公司占17家,比例为56.66%;二是净利润后30名排行,ST类公司占16家,比例为53.33%。
在净利润排行榜后30位上而又实现了盈利的10家ST类公司当中,有5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比例高达50%。
尽管ST天仪(000710)、*ST四通(000409)、*ST中辽(000638)、*ST万鸿(600681)等公司在2004年均实现了年报上的微小盈利,但仔细探究起这些ST类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利润构成,却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报表上的盈利无法掩盖暂时避免退市命运的公司存在的隐忧。
翻开这些排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排名后30位公司的2004年报可以发现,依靠非经常性收入支撑起净利润的比比皆是,这说明这些ST类上市公司尽管在账面上业绩有所增长,但主营业务状况却仍然惨不忍睹。
比如ST天仪,虽然全年实现净利润63.8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0.7万元。公司在2004年12月20日"紧急"将拥有的部份零部件加工设备出售给成都海旭投资公司,并且,该出售资产事项使公司利润增加283.94万元。如果不是此次资产出售,ST天仪全年利润仍为负值。
又如*ST四通,2004年实现净利润576.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665.7万元。同样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了利润,在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下,以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最为突出,共转回过往减值准备1246.04万元,直接使得净利润跃升为正值。
而已经"摘帽"的亿安科技(原ST亿安)的业绩更为离奇:主营业务的收入仅为2916.3万元,净利润却达到了3858.7万元。在2004年报中可以清楚的看到,ST亿安共获得了3558.04万元的非经常性收入,这大大超过其正常的营业收入,非经常性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了92.2%。而巨额非经常性收入主要依赖转让北海市锦兴房地产公司获得的收益等来支撑。
新规则筑起新"防火墙"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诸多ST类上市公司由于连续亏损面临退市等各方面压力,这恐怕是促成这些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利润的主要原因。尽管依靠"做账"的各种手法最终使得净利润从负到正并不光彩,但一些公司还是乐此不疲,希冀做出漂亮的业绩报告。
不过,在2004年12月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新的上市规则中规定,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结果显示主营业务未正常运营,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则公司仍要实行特别处理。按照新的规则,以上提及的公司仍有很多难靠利润调节避免退市,因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呈现负利润。
目前,2004年报的披露尚只进行了一部分,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年报的披露,ST类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收入支撑业绩的情况可能将会出现得更多。只是,在主营业务收入徘徊低下、公司基本面未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这些ST类公司即使摘了帽又依靠什么来保证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
附:部分2004年报净利润后30位数据
ST天仪,2004年实现净利润63.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0.7万元。
ST博讯,2004年实现净利润254.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迅速缩水至130.8万元,非经常性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为48.58%。
*ST丰华,2004年实现净利润489.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7534.6万元。
ST四通,2004实现净利润576.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665.7万元。
ST万鸿,2004实现净利润979.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1608.2万元。
ST琼海德,2004实现净利润1141.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491.6万元。
ST合成,2004实现净利润1211.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978.1万元。ST中辽,2004实现净利润1218.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1293.5万元。
虽然2004年报中不少ST类公司都依靠非经常性损益的调节实现了账面上的扭亏为盈,但在2004年底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新上市规则下,这样的会计魔术恐怕已失去以往的效用。
业绩排行榜上ST公司"抱团"
在2004年年报各项业绩指标的统计排行榜上,有2个指标的统计出现了ST类公司"抱团"的有趣现象: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后30名排行,ST类公司占17家,比例为56.66%;二是净利润后30名排行,ST类公司占16家,比例为53.33%。
在净利润排行榜后30位上而又实现了盈利的10家ST类公司当中,有5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比例高达50%。
尽管ST天仪(000710)、*ST四通(000409)、*ST中辽(000638)、*ST万鸿(600681)等公司在2004年均实现了年报上的微小盈利,但仔细探究起这些ST类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利润构成,却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报表上的盈利无法掩盖暂时避免退市命运的公司存在的隐忧。
翻开这些排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排名后30位公司的2004年报可以发现,依靠非经常性收入支撑起净利润的比比皆是,这说明这些ST类上市公司尽管在账面上业绩有所增长,但主营业务状况却仍然惨不忍睹。
比如ST天仪,虽然全年实现净利润63.8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0.7万元。公司在2004年12月20日"紧急"将拥有的部份零部件加工设备出售给成都海旭投资公司,并且,该出售资产事项使公司利润增加283.94万元。如果不是此次资产出售,ST天仪全年利润仍为负值。
又如*ST四通,2004年实现净利润576.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665.7万元。同样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了利润,在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下,以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最为突出,共转回过往减值准备1246.04万元,直接使得净利润跃升为正值。
而已经"摘帽"的亿安科技(原ST亿安)的业绩更为离奇:主营业务的收入仅为2916.3万元,净利润却达到了3858.7万元。在2004年报中可以清楚的看到,ST亿安共获得了3558.04万元的非经常性收入,这大大超过其正常的营业收入,非经常性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了92.2%。而巨额非经常性收入主要依赖转让北海市锦兴房地产公司获得的收益等来支撑。
新规则筑起新"防火墙"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诸多ST类上市公司由于连续亏损面临退市等各方面压力,这恐怕是促成这些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利润的主要原因。尽管依靠"做账"的各种手法最终使得净利润从负到正并不光彩,但一些公司还是乐此不疲,希冀做出漂亮的业绩报告。
不过,在2004年12月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新的上市规则中规定,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结果显示主营业务未正常运营,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则公司仍要实行特别处理。按照新的规则,以上提及的公司仍有很多难靠利润调节避免退市,因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呈现负利润。
目前,2004年报的披露尚只进行了一部分,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年报的披露,ST类公司依靠非经常性收入支撑业绩的情况可能将会出现得更多。只是,在主营业务收入徘徊低下、公司基本面未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这些ST类公司即使摘了帽又依靠什么来保证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
附:部分2004年报净利润后30位数据
ST天仪,2004年实现净利润63.8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40.7万元。
ST博讯,2004年实现净利润254.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迅速缩水至130.8万元,非经常性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为48.58%。
*ST丰华,2004年实现净利润489.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7534.6万元。
ST四通,2004实现净利润576.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665.7万元。
ST万鸿,2004实现净利润979.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1608.2万元。
ST琼海德,2004实现净利润1141.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491.6万元。
ST合成,2004实现净利润1211.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978.1万元。ST中辽,2004实现净利润1218.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1293.5万元。
上一篇: 郑海泉:银行用新会计准则令盈利变得波动
下一篇: 大同注册会计师行业:同城自律 正当竞争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