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若成为制度创新契机则有利于中国长期发展
4月22日"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论坛"上,与会专家除了讨论经济形势,"非典"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机制也是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之一。专家认为,非典本身具有较大的危害,但如果成为制度创新的契机,推动危机管理机制的形成,将有利于中国长期的改革和发展。现将有关对话摘要如下:
张曙光:去年11月份,原国家计委有一个座谈会,我提出"研究和建立反危机系统,实施危机管理"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近,由于"非典"的流行,政府提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综合考虑整个反危机体系的问题。现代社会重大危机事件是随时发生的,比如说石油危机,战争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自然灾难,再加上传染病带来的危机。咱们有幸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但却成为这次"非典"危机的重灾区。危机影响有大有小,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国直接损失几百亿美元,但是,间接影响不可小视。拿这次"非典"来说,直接影响主要是旅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这些产业在GDP当中比重不大,直接影响也许不到半个百分点,但是不确定性的影响,大大高于事件本身的影响。"非典"对人们信心影响很大,如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就很明显。特别是对危机的处理,更是对政府一大考验。据说"非典"发生在去年11月,广东发现在今年年初,我们到三月份才公布,一公布就铺天盖地,另一方面加剧了恐慌情绪。这种情况发生,与我们目前实施的新闻管制密切相关,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新闻管理弊大于利,而且也管不了。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危机管理体制,包括组织决策和指挥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人员培训和技术系统,并先行开展反危机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方案设计。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应对危机方面,已经做了长期的研究和准备。借鉴人家的经验,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
盛洪:我觉得"非典"的危机直观来看是坏事,但是关键在于怎么应对。这届政府一上来,给它迎头一棒,如果成功应对危机,确实可以转化为好事。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拿"非典"跟亚洲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这两件事比。在强度上,它的冲击力不会比金融危机大,亚洲金融危机可以使一些国家经济崩溃,政治动乱。"非典"目前还不足以击垮一些产业,甚至导致金融危机。从期限上看,它的持续性不如恐怖主义,恐怖主义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很难保证美国不再发生另外一起重大的恐怖主义事件。所以,恐怖主义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那么为经济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用经济学词汇来讲,人们交易成本在上升,一些交易无法进行,取消了很多交易。如果长期交易费用升高的话,导致社会分工程度会下降,这是一个基本逻辑的推断,也就是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非典"本身它不具备长期的负面影响,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要考虑的。因为,"非典"作为一种未知的疾病,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人们会了解它,认识它,会掌握诊断、治疗它的方法。最负面的说,人们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非典"不会严重影响资产价值,资产价值是人们预期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如果从这两点来看,强度不如亚洲金融危机,持续性不如恐怖主义的话,它的危险性、负面影响,应该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比如像外国的这种长期投资等等其实就不会受很严重的影响,可能不会持续影响外国收益,只会推迟。
总的感觉来讲,"非典"对中国的影响,大概是这么一个界定的范围内。但是,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应对,政府要改变它的制度,使它能够对一些突发事件有一些非常及时的,有效的应对。
贾康:关于"非典"的问题,财政部已经按照中央的星期天紧急电报,开党组会,也定了马上给各地紧急增拨财力,首先解决家庭困难人员免费就医问题,一个省先给一千万,先把这个局面支撑一下。后面,后续的支出少不了。当然,这在整个大盘里面不是非常大的数。但是,现在这个不确定性,我觉得影响非常大。这个病虽然死亡率报的不高,但是一旦碰到个体上凶险程度很高,弄的人心慌慌。这个方面,到底在经济生活里面,财税方面,具体各个领域影响是多少,现在真是无法预测的。首先,表现在旅游、服务业、交通这些东西。再往后的发展,所以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小看,我同意刚才盛洪做的分析。从量说来说,如果按照广东经验,有三个月左右的过程,就大体平稳了。那么,不是说对于国民经济影响,像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那种冲击。但是怕在什么地方呢?怕广州三个月以后,变成北京三个月,然后变成上海三个月,一个一个地方跟着来,这就麻烦了。从这个角度说一下,非常赞同刚才张老师提到的,关于我们国家危机应对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我觉得现在应该把它很好的展开研究一下。这次观察起来,咱们如果说苛刻一点,确实在政府管理部门有重大的疏漏。比如说从财政部有个案例,我觉得如果前面信息稍微公开一点,是有可能避免的。现在分析起来,广东是去年十一月出了问题,一直没有公布,公布出来以后又说北京没事,北京非常安全。财政部这位姓郭同志的爱人前一段感冒,去输液,旁边是广东人,现在认为旁边广东人是"非典",然后传染给他爱人,他爱人又传染给他。他住院之前,跟财务处管理人员发生冲突,吵了几个小时,财务处整天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政府在信息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危机防范的意识,这个事情可以举一反三,这么多年我们搞惯了。这次这种不确定性的东西来了以后,弄的很被动,报告里面提到的,我看到香港凤凰台评论员说的比较直言不讳,会在国际上造成很多其它方面的负面影响。人家正在说你中国统计数据问题什么的,说了很久,现在很多人确定也心理打鼓,特别是对公众负责这个角度,这个机制怎么搭建。有些事情,可能还要想的宽一点。比如说某些局部的冲突,现在一般来说都给按下去了,包括大庆工人闹事,四川农民闹事,但是咱们说的不好听一点,前面其实也有前车之鉴,八十年代闹学潮的时候,那个时候态度里面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政府处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应该再进一步总结经验,应该有基本透明度,有一点防患于未然的态度。现在政府也瞒报的问题,有很多官员采取瞒报态度,大事划小,小事划了,出了一个事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才上报,这样一个机制很不好。所以,我觉得在通盘危机处理方面,应该解决这样一个大的矛盾。还是要靠制度上,消除官员们这种想方设法去瞒报的动机。这也是赞同咱们报告思路的想法。
茅于轼:我插一句,最近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连着两个部长级干部下台,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这都是由于"非典"事情造成的,卫生部长下台是信息不真实。而下台的直接原因,恐怕是国际上的压力,而不是国内的压力。这证明什么问题呢?我们中国改革很大一部分靠国际压力在往前走,如果没有国际压力,我们历史上除了政治危机,像赵紫阳下台,平常没有什么部长因为老百姓的事下台,是没有过的。所以,我觉得"非典"是一个坏事,我们接受国际压力,做了一些调整,也是好事。
张曙光:如果说接受这个事情,形成一个制度化,那就好了。但目前只是为了暂时平息国际上的压力,没有转变制度。
张立群:我觉得从政府来看,面对的主要危险是突发事件对行政能力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比较起来,对经济的影响要小的多。现在包括"非典"这样一些事件的影响,主要是在人们的心理,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社会安全的信任程度方面,这方面危机是很大的。所以,通过这次"非典"事件,最主要的成果,应该是加快建立我国城乡基本安全保障体系,而且把这个作为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加快建立起来,我觉得这个非常关键,关系到今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居民,无论你失业、下岗、或者生病,你的基本安全,基本生存,是有保障的。整个社会公众的基本安全,政府是能够有能力能够切实负起责任,有能力加以保障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有了保证,政府的形象就会有大的转变。
张曙光:去年11月份,原国家计委有一个座谈会,我提出"研究和建立反危机系统,实施危机管理"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近,由于"非典"的流行,政府提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综合考虑整个反危机体系的问题。现代社会重大危机事件是随时发生的,比如说石油危机,战争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自然灾难,再加上传染病带来的危机。咱们有幸避免了亚洲金融危机,但却成为这次"非典"危机的重灾区。危机影响有大有小,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国直接损失几百亿美元,但是,间接影响不可小视。拿这次"非典"来说,直接影响主要是旅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这些产业在GDP当中比重不大,直接影响也许不到半个百分点,但是不确定性的影响,大大高于事件本身的影响。"非典"对人们信心影响很大,如对外商投资的影响就很明显。特别是对危机的处理,更是对政府一大考验。据说"非典"发生在去年11月,广东发现在今年年初,我们到三月份才公布,一公布就铺天盖地,另一方面加剧了恐慌情绪。这种情况发生,与我们目前实施的新闻管制密切相关,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新闻管理弊大于利,而且也管不了。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危机管理体制,包括组织决策和指挥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人员培训和技术系统,并先行开展反危机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方案设计。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应对危机方面,已经做了长期的研究和准备。借鉴人家的经验,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
盛洪:我觉得"非典"的危机直观来看是坏事,但是关键在于怎么应对。这届政府一上来,给它迎头一棒,如果成功应对危机,确实可以转化为好事。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拿"非典"跟亚洲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这两件事比。在强度上,它的冲击力不会比金融危机大,亚洲金融危机可以使一些国家经济崩溃,政治动乱。"非典"目前还不足以击垮一些产业,甚至导致金融危机。从期限上看,它的持续性不如恐怖主义,恐怖主义问题是长期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很难保证美国不再发生另外一起重大的恐怖主义事件。所以,恐怖主义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那么为经济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用经济学词汇来讲,人们交易成本在上升,一些交易无法进行,取消了很多交易。如果长期交易费用升高的话,导致社会分工程度会下降,这是一个基本逻辑的推断,也就是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非典"本身它不具备长期的负面影响,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要考虑的。因为,"非典"作为一种未知的疾病,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人们会了解它,认识它,会掌握诊断、治疗它的方法。最负面的说,人们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非典"不会严重影响资产价值,资产价值是人们预期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如果从这两点来看,强度不如亚洲金融危机,持续性不如恐怖主义的话,它的危险性、负面影响,应该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比如像外国的这种长期投资等等其实就不会受很严重的影响,可能不会持续影响外国收益,只会推迟。
总的感觉来讲,"非典"对中国的影响,大概是这么一个界定的范围内。但是,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应对,政府要改变它的制度,使它能够对一些突发事件有一些非常及时的,有效的应对。
贾康:关于"非典"的问题,财政部已经按照中央的星期天紧急电报,开党组会,也定了马上给各地紧急增拨财力,首先解决家庭困难人员免费就医问题,一个省先给一千万,先把这个局面支撑一下。后面,后续的支出少不了。当然,这在整个大盘里面不是非常大的数。但是,现在这个不确定性,我觉得影响非常大。这个病虽然死亡率报的不高,但是一旦碰到个体上凶险程度很高,弄的人心慌慌。这个方面,到底在经济生活里面,财税方面,具体各个领域影响是多少,现在真是无法预测的。首先,表现在旅游、服务业、交通这些东西。再往后的发展,所以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小看,我同意刚才盛洪做的分析。从量说来说,如果按照广东经验,有三个月左右的过程,就大体平稳了。那么,不是说对于国民经济影响,像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那种冲击。但是怕在什么地方呢?怕广州三个月以后,变成北京三个月,然后变成上海三个月,一个一个地方跟着来,这就麻烦了。从这个角度说一下,非常赞同刚才张老师提到的,关于我们国家危机应对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我觉得现在应该把它很好的展开研究一下。这次观察起来,咱们如果说苛刻一点,确实在政府管理部门有重大的疏漏。比如说从财政部有个案例,我觉得如果前面信息稍微公开一点,是有可能避免的。现在分析起来,广东是去年十一月出了问题,一直没有公布,公布出来以后又说北京没事,北京非常安全。财政部这位姓郭同志的爱人前一段感冒,去输液,旁边是广东人,现在认为旁边广东人是"非典",然后传染给他爱人,他爱人又传染给他。他住院之前,跟财务处管理人员发生冲突,吵了几个小时,财务处整天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政府在信息方面,一定要有一个危机防范的意识,这个事情可以举一反三,这么多年我们搞惯了。这次这种不确定性的东西来了以后,弄的很被动,报告里面提到的,我看到香港凤凰台评论员说的比较直言不讳,会在国际上造成很多其它方面的负面影响。人家正在说你中国统计数据问题什么的,说了很久,现在很多人确定也心理打鼓,特别是对公众负责这个角度,这个机制怎么搭建。有些事情,可能还要想的宽一点。比如说某些局部的冲突,现在一般来说都给按下去了,包括大庆工人闹事,四川农民闹事,但是咱们说的不好听一点,前面其实也有前车之鉴,八十年代闹学潮的时候,那个时候态度里面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政府处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应该再进一步总结经验,应该有基本透明度,有一点防患于未然的态度。现在政府也瞒报的问题,有很多官员采取瞒报态度,大事划小,小事划了,出了一个事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才上报,这样一个机制很不好。所以,我觉得在通盘危机处理方面,应该解决这样一个大的矛盾。还是要靠制度上,消除官员们这种想方设法去瞒报的动机。这也是赞同咱们报告思路的想法。
茅于轼:我插一句,最近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连着两个部长级干部下台,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这都是由于"非典"事情造成的,卫生部长下台是信息不真实。而下台的直接原因,恐怕是国际上的压力,而不是国内的压力。这证明什么问题呢?我们中国改革很大一部分靠国际压力在往前走,如果没有国际压力,我们历史上除了政治危机,像赵紫阳下台,平常没有什么部长因为老百姓的事下台,是没有过的。所以,我觉得"非典"是一个坏事,我们接受国际压力,做了一些调整,也是好事。
张曙光:如果说接受这个事情,形成一个制度化,那就好了。但目前只是为了暂时平息国际上的压力,没有转变制度。
张立群:我觉得从政府来看,面对的主要危险是突发事件对行政能力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比较起来,对经济的影响要小的多。现在包括"非典"这样一些事件的影响,主要是在人们的心理,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社会安全的信任程度方面,这方面危机是很大的。所以,通过这次"非典"事件,最主要的成果,应该是加快建立我国城乡基本安全保障体系,而且把这个作为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加快建立起来,我觉得这个非常关键,关系到今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居民,无论你失业、下岗、或者生病,你的基本安全,基本生存,是有保障的。整个社会公众的基本安全,政府是能够有能力能够切实负起责任,有能力加以保障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有了保证,政府的形象就会有大的转变。
下一篇: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挑战瑞士同业垄断局势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