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明园事件看中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监管
去年备受关注的圆明园防渗膜事件划上了句号。据悉,圆明园公园管理处于7月12日收到了市环保局验收合格的通知,也同样在去年的7月12号,圆明园收到了环保部门的环境重大影响评估报告。回顾这样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震惊全国的事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此事件暴露了中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管的巨大漏洞。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对古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有关部门竟然无动于衷(图:人民网)
一、明园事件原因分析
(一)圆明园等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商业化的错误经营导向。
我们知道,圆明园等文物单位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这种准公共产品在定价机制上采取双轨定价或者边际成本定价法,决定了圆明园不能纯商业化经营,也不能一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也不能从商业目的出发对公园设施进行私自改造,而必须通过广泛的听政与公众参与决策,另外要通过价格主管部门的审核。而我们在圆明园看到的是什么?
事实上是圆明园经营管理者在饶过公众与环保部门审核的情况下,只取得了水务局的批文,从商业目的出发,决策并实施了湖底防渗工程,结果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抛开其他因素不考虑,此事件的首要原因便是圆明园管理者的商业目的。这样的问题在其他的旅游景点也很突出。如在2005年前后,全国各大景区纷纷调高票价,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一场关于国家公共景区该不该涨价的讨论在全国展开。公共资源是全民所有的财产,人民有权利去游览,抬高票价无形中剥夺了相当部分人民群众的权利。这种商业化经营的管理是和准公共产品的经营管理是不相称的。所以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这场闹剧也许不会发生。
(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缺乏透明度。
圆明园经营管理者在管理决策上独断专行,决策缺乏透明度,信息严重不对称。圆明园事件从决策到工程实施,公众和监管部门毫不知情,直到一位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披露,公众才开始关注,此时圆明园的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的破坏。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决策的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化,最终造成社会上很多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仅造成了我国各部门沟通协调的难度,也加大了我国改革完善的阻力;另一方面造成了经营决策的不科学性与巨大的负外部性。有公众参与决策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外部经济性。
(三)国有资产监管当局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环保部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环保风暴”的发起者副局长潘岳。为什么人们说2004年底全国各地大量建设工程因环境评估未通过而被叫停的事件为“环保风暴”?是因为我们的环境监管粒度加强了吗?不是,是因为我们以前环境部门太不作为了,这次是真正起到了环境保护应有的监管职能。就象去年开始的建行和中行股份制改造,银行大案要案出现了一个高发期,尤其是建行海外上市前夕的张恩照事件,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银行改革的失败,而这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
(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与所有者的责、权、利不明晰。
从头至尾,圆明园事件为什么一直没有人过问?原因在于圆明园经营管理者责任与权利的不明确,经营者只有日常经营管理与必要维护的权利与义务,而在园区重大改造上则没有权利,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正式批示和有关监管部门的同意。在此次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经营管理者一直在滥用职权,超越正常的责任权限违规作出计划的决策与实施。如果有一套年个千微亿 的责任权利义务的划分,这次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另外还在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行使权利的却失,主动放弃所有者权利。这必然造成监管的真空与经营管理者违法的自由空间。
(五)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处罚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对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和处罚机制的建立。市场经济要奖勤罚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我国国有企业在长期改革中,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没有活力,而处罚机制的不健全则导致企业管理者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直接导致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失败。事实是我们看到一个一个国有企业被经营管理者搞跨后,经营管理者还是经营管理者。重要原因是处罚力度的不够强化,致使经营管理者违法成本太小,相对小的风险和巨大的寻租收入相比,经营管理者当然会倾向于选择违法。当然处罚力度的加强这种事后监督的健全还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真正的充要条件是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管部门决策评估的事前监督和工程进度综合评估和财务评估的事中监督和领导工作绩效评估和责任追查的事后监督的真正建立。
(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管理念的落后。
部门决策有如一脑决策,公众参与则为多脑决策,一脑让位于多脑,部门决策走向透明化应该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的经营管理者还不能从集权与专制的旧理念中走出来,要始终想到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你的行为必然存在巨大的外部性,而专制式的部门一脑决策必然摆脱不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所谓个体理性,而这很多时候是不符合群体理性的决策。另外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部门,监管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比如在现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刻,中国监管部门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如2005年新巴塞尔核心原则,全面风险管理的管理理念。我认为在引入理念的问题上不能一味强调中国国情,在具体风险的量化方法的选择上应该考虑在中国的适用性,而对与全面风险的认识与重视上对所有国家都是通用的。
经过整修的圆明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伤痕不能忘记(图:新华网)
二、改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与监管的建议
(一)增加国有资产经营决策的透明度,增加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披露经营管理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有利于规范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的部门利益带来的外部不经济,增大决策的社会效益。
(二)公众适当参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决策,尤其是具有公共资源性质的国有资产。公众参与决策可以增加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也可以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当然公众参与决策必定会增加决策成本,但从提高决策科学性与公共效益上讲,二者最好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改进监管理念,加强监管。理念的改进对于加强监管,提高监管的效果有促进作用。另外要发挥社会监督的威力,建立社会举报绿色通道,真正发挥监管的职能。
(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与出资人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责,权,利明晰才能有效规范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最大可能减少管理者滥用权利的可能与空间。
(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综合监督。只有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管部门决策评估的事前监督和工程进度综合评估和财务评估的事中监督和领导工作绩效评估和责任追查的事后监督的真正建立才能有效监管经营管理者的行为。
上一篇: 周兴政:中石油盈利高增长的背后
下一篇: 发改委启动首个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垃圾项目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