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争利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国将进一步加大鼓励国产商品进入中国免税品市场的力度,并力争在今后3至5年时间内,使国产商品在免税品市场中的份额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
3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鼓励国产商品与洋货在免税品市场上平起平坐,其意义不言而喻。”
这位官员介绍,近年来,我国的免税品市场高速发展,并连续多年以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的增长率扩展,已成为国际免税品经营者不能忽视的一个新的开发目标。“自1995年以来,我国免税品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大大高于全球3%的平均发展速度,到2002年末,免税品销售额达到3亿美元,进入世界免税品销售前20位的国家行列。”
“虽然我们通过不断努力,把这块市场开拓出来并做大了,但卖的却一直主要是外国高档产品,国货相反被长期隔之门外。”这位官员认为,长期以来形成了“免税品即奢侈品”的商业概念,加之政策明文限制,国货商家往往不敢轻易涉足这块市场。而北京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如果让国货精品更多进入免税品市场,不仅会提高国货的国际知名度,而且也将带来巨大的利润。免税品的利润绝不低于50%,但一直以来,这块利润却大多流入了外国商家的腰包。”
原国家外经贸部经济研究所的梅新育博士认为:“中国免税业的经营者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把老外的钱更多地留在中国。”
事实上,自1991年以来,一系列旨在促使国产商品在免税品市场经营空间不断拓展的政策陆续出台。1991年,国务院批准免税店经营国产烟、酒、丝绸、服装、保健品药品、工艺品六大类商品。从此,国产商品开始进入我国的免税品市场;1996年,国务院批准对我国出境口岸免税店销售的国产商品试行退(免)税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国产免税商品的消费。2002年,国产商品在中国免税品市场销售份额首次突破20%,比2000年增长了近一倍。
记者注意到,2002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对免税行业经营国产商品种类的限制被打破,国产免税商品的退税手续也相应进行了简化,香水、化妆品、手表、打火机、皮具、食品等种类的国产精品开始全面进入免税品市场,国产商品在免税品市场所占份额迅速提升。
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我国国产商品的工艺水平提高,价格具有竞争优势,逐渐被国外游客接受,中国人出境旅游人数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国产免税商品的消费群体规模日益扩大,也是国产商品在免税品市场份额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制造新博弈
“鼓励我国的国货更多地进入中国免税品市场,还有一种考量,就是人为地在国货与洋货在免税及有税市场中制造博弈的机会,从而使二者在价格、品牌等商业因素的较量中形成新的市场态势。”国家税务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的这位官员对此一广为流传的说法表示认同。
根据记者手头掌握的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调研资料显示,目前,来自国际免税品市场精品类商品销售额仅占我国免税品市场销售总额的10%,与世界免税品市场精品类商品占有50%-60%的销售比例差距比较大。
“在全国150多家免税店中,至今只有1/3有精品类商品销售。”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的陈建山认为,这意味着国货精品进入免税品市场的空间还很大。
陈建山说,这种现状与我国对免税品严密的监管政策不无关系,“一方面,假如国家对免税品的监管不严,那么免税市场很有可能对国内的有税市场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国家有必要对国货精品、传统产品进行培育和深耕”。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王雍君就此分析,事实上,因为免税业务涉及免税商品的监管、国家税收的征缴、外汇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保证中央免掉的税收和创造的利润归交国库,充分体现政府利益,世界各国对免税商品销售业务均实行国家集中统一管理的政策。王雍的意思是,在今后3至5年时间内,使国产商品在免税品市场中的份额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并非不可能,但政策限制的突破何时能够实现还需观望。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全球范围看,国家经营免税业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以行政手段指定国有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全国的免税品销售业务。一些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如中国、韩国、菲律宾、爱尔兰等国采取的是这种方式。二是政府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确定经营本国免税业务的专营公司。在高度私有化国家,不存在经营免税业务的国有专业公司,政府授权有关部门或专业的国际招标公司统一对外招标,标的底线一般都会维持较高的水平。如美国、法国、瑞典、香港地区等都采取这种方式。
税改缓冲地带?
更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鼓励我国的国货更多地进入中国免税品市场,对缓解国家财政的出口退税压力乃至税改压力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俊伟指出,相对于一般商品出口,国产商品进入免税品市场,虽然国家同样要进行退税,但与此同时,免税品专营的利润上缴则将令国家获得相应补偿。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国货进入免税市场将有利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
贾康分析,目前增值税改革出台的最大难点在于对税收收入影响太大,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宜分步走,实行分品种的方式更为可行。从这个角度讲,国货免税的面越广,推进消费型增值税的阻力会相应减少。
中国免税集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全球角度看,世界免税业的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尽管目前中国免税业就销售额而言分量尚轻,但中国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免税业的影响力必将逐年扩大。
一个与之相关的事实是,2002年,我国有4315个税目达到了最终减让税率,占税目总数的59%,关税总水平由上年的15.3%降到12%左右,但与此同时,关税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增幅下降,而出口退税却增加较快,加上其他一系列因素,使财政收入增幅比前几年明显回落,2002年无法维持前面数年20%左右的强劲增长势头。
在此情况下,国家财政必然会考虑采取措施保持收支平衡。事实上,早在2002年6月20日,“为进一步加强免税商品经营管理,体现免税业特许经营政策,理顺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国家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征收免税品经营专营利润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凡经营免税商品的企业,均按企业经营免税商品业务产生的税后利润的8%上缴专营利润。”
国货争利免税品市场 24亿利润空间制造新博弈
下一篇:24亿免税品市场的利润空间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