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福建省泉州市国税局局长谢燕南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金三角”、“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福建省泉州市得地利之优势,抓住我国加入WTO之机,努力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目前经济和税收都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1月~8月泉州市实现GDP786.4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出口商品总值9.06亿元美元,增长12.7%,出口总量占全省第二位。同期泉州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81个,投资总额10.94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4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37.1%和40.6%。经济的稳步增长,促进了税收的高增长,今年前9个月全市累计组织税收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10.8%。
泉州市是如何乘我国加入WTO的良机,筑高货物出口平台的呢?就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泉州市国税局局长谢燕南。
谢燕南深有感触地说:“我国加入WTO后,外国关税壁垒降低15%~20%,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中间商相对增加了相同比例的利润,这对泉州过去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产品为主来说,是个绝对利好的消息。”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国际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加大,国内有效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较为突出。针对这一状况,泉州市提出了实施增强后劲等‘五大工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政府将今年工作分解成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提升科技文教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竞争力、提升民生保障竞争力、提升行政管理竞争力等五个方面,特别是下大力气做好外向型经济这篇文章,采取措施筑高筑牢出口平台,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抓住机遇再展古港雄风。”
谢燕南介绍了泉州全面提升出口平台的几项新举措:“一是积极应对加入WTO的挑战,从思维观念、行动和规则上实现与国际‘接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市《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行动计划纲要》,清理文件,培训人员,规范行为,加大清理文件的力度,先后两批次清理并停止执行文件共673份;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解决清理税外费多的问题,规范各种检查,改革审批制度,争取在过渡期内与世贸规则顺利接轨。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建设,努力创造出口硬环境,打响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品牌,启动以港口码头为主要内容的41个重点项目建设。注重扩大、完善港口、交通能源、城市道路、工业区基础设施等大项目建设。注重发挥泉州湾中心港区、湄南泉州新港区的巨大潜力和辐射力,拓展港口、码头吞吐能力,去年外运量达40多万吨,吞吐量升至全省第二,今年计划将达百万吨运量。
“三是实施质量振兴和创名牌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首先,政府牵头做好争创名牌和商标的宣传保护以及服务工作,强化激励机制,实行鼓励政策,市县两级斥千万元巨资用于奖励名牌企业。其次,抓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渠道,把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已组建13个行业中心。再次,引导企业掌握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强化销售网络、搞好售后服务,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转换经营思路,将经营产品变为经营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此外,努力培育新的出口品牌产品,‘富贵鸟’鞋、‘红孩儿’儿童用品、‘伟士’体育用品等3个品牌获得外经贸部出口品牌称号,今后要力争多创出口品牌称号。
“四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多方位开拓出口市场。按照‘市场向外’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培育和壮大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支持更多企业获得进出口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鞋业、服装、陶瓷、石材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重点扶持80家出口超300万美元的出口企业。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将泉州列为与台湾、金门直航港口,推动泉—台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密切泉—港、泉—澳合作,巩固传统出口市场。通过‘政府牵线、境外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直接到境外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经贸活动,加大对俄罗斯、非洲、南美等潜在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大力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目前,泉州市已有100多家企业在东南亚、东欧、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
借加入WTO之机筑高出口平台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