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率普遍下调击中出口企业软肋
新政策的最直接影响在两天后开幕的第94届广交会上即显现出来。从本届广交会回来的出口商反映,这次会上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现象:面对盈门的海外客商,许多参展商只是热情地与他们交换名片、商谈协议,却并不积极签单。因为很多企业很难报价或者根本不敢报价。
驻马店康茂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外贸企业,其产品全部出口。据说往届秋交会该公司至少可以签下300万美元的单子,但这次只签了少量2003年年内交货的现货单。公司总经理夏金运说:“我们的产品属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了4%,加上近期棉花涨价,成本核算非常困难,只能是象征性地报价。我们和客户对价格的涨幅都没有把握,在这次广交会上,我们与客商大部分都是商谈协议。”
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改革所涉及的出口退税税率调整:从2004年1月开始,中国出口产品的平均退税率将降低三个百分点。
夏金运说:“将政策调整这一块的成本加到价格中去,势必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当然也会减弱。”
退税率的下调无疑直击企业价格软肋。
河南省外经贸厅调研员王峰认为,改革究竟对哪种产品影响最大,取决于产品退税率的下调幅度、价格弹性及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等因素。一句话,各企业对改革带来的影响应是冷暖自知。
根据改革方案,除部分产品外,现行适用17%、15%退税率的产品,退税率均降为13%;现行适用13%退税率的产品,退税率降为11%;原油、原木、针叶木板材等部分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铝、磷、铜等产品的退税率降为8%和5%;而现行适用5%和13%退税率的农产品,仍保持现行退税率不变。
在数家企业中,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外贸部部长王更明似乎最为忧虑:“价格上涨4%意味着会失去很多客户。”新飞是河南省电器出口大户,每年出口额3000多万美元。根据改革方案,机电产品退税率由17%下降为13%,“这几乎将利润空间挤干了。”王更明说。价格影响只是“痒”退税欠款才是真“痛”
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最担心的并不是价格。有公司老总说,如果价格影响是“痒”的话,那退税欠款才是真正的“痛”。
“退税率这一块不是大问题。”河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财务部经理赵红燕说,“关键还是退税款。”
这次退税新政首要的一条就是:“新账不欠,老账要还。”改革前经审核确定的累计欠退税款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对截至2003年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开始贴息。
赵红燕说:“老账要还当然是件大好事,但什么时候能落实呢?”
夏金运也有类似担心:“按改革精神,国家只是承认债务,并没有配套的具体措施或明确的期限。”
“2002年的出口退税,到现在为止才退到了9月份;今年新增加的,基本上是一分钱没退。”提起出口退税,中国磨料磨具进出口公司的财务总监齐军亮显得很无奈。
“就在几天前,我们的应退税款还是3800多万元,刚退了960万元,现在还剩下2900万元没有退,不知道这些钱企业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齐军亮表示,对一个年出口额不过2亿元的企业来说,流动资金被占压了近3000万元,并且是没有任何利息的长期占压,即使是没有任何会计常识的人也能想像出对企业现金流的严重影响。
河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的总会计师王珂透露,公司去年出口总额为8203万美元,列该省第二位。去年余下1026万元应退税款没退,加上今年新增加的1070万元,共有2096万元没退。在河南省属外贸公司里,这是一个并不算高的数字,原因是农产品的退税率较低,只有5%。而像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能达到17%,退税拖欠对这些企业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我们快撑不住了”不少企业表示,出口退税拖欠已经快把他们拖垮了。
齐军亮算了这样一笔账,100万元资金,每次周转都要交17%的增值税,转不到4圈,就只剩下不到50万元了。那50万元哪里去了,都沉淀到国家税库了。由于资金严重不足,企业要想做业务,只得靠向银行借款维持,而借款这部分利息现在是要企业自己承担的,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有很多人想不通:无论企业资金多紧张,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都照交不误。一旦企业欠税,税务机关的执法队伍马上就会来处理,轻则罚款,重则吊销营业执照;但国家应该退给企业的钱,常常要拖上半年一年不退,难道就不应给企业一个说法吗?出口企业盼来福音地方财政却添“心病”
新政策明确规定,为确保及时足额退税,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2004年及以后年度出口退税所需资金。中央财政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增量将首先用于出口退税。据河南省外经贸厅调研员王峰估计,“老账的偿还速度应该会加快”。
对此,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无疑是个福音,我们的心情可以用惊喜来形容。
但企业目前最大的顾虑是由地方承担的25%的退税能否落实。从王峰介绍今年的出口退税情况看,这种顾虑不无道理。
资料显示,今年全国退税指标共有1290亿元,截至6月底,已经下达了1070亿元。今年分配给河南的指标累计达13.69亿元,去年河南省结转应退未退的税额有23.6亿元,指标已全部用完,整体上也只能退到去年八九月份。
“这就已经很不错了,按国家税务总局测算,中部地区去年平均可退52%,河南省已经达到了55%,相比较而言,算是好的。”王峰这样说。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的退税指标,往往在年初就已经预算好了,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追加的。也就是说,今年的退税指标大体就这么多了,下半年新增加的出口退税,肯定没办法解决,只能挂在账上。
夏金运表述十分直接:“新规定是由地方财政负责25%的退税。像河南这样比较落后的财政状况,能不能退下来真是个问题。”
而赵红燕对这部分退税的担心比夏金运包含着更多、更复杂的因素。
赵红燕所在的河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每年出口额约5000万美元,但其产品大部分是从福建、浙江等外省市收购来的。“根据我国的税务体系,产品的增值税等交给了生产地政府,而现在出口地政府要承担25%的退税义务,那就意味着我们公司出口越多,河南省将来要付出的退税就越多。政府能支持吗?”
王峰认为,很少有产品是完全在一个地方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出口企业所在地不可能收取出口产品所含的所有增值税,出口产品前一阶段的很多增值税交给了外地政府。收取了出口产品上游生产环节增值税的地方政府不必分担出口退税,而出口地政府则要超额分担出口退税,这必然导致地方政府限制本地企业出口外地产品。“这会造成地方市场的分割状态,影响大流通、大外贸的形成。”他说,“这种分割甚至可能发生在省内。”
因为,关于地方分担部分,目前国务院还没有细则规定。除确定中央与省级政府的比例外,是否还要确定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尚不得而知。
夏金运说:“如果分到市、县一级财政分担,有一部分退税会比以前更没保证。”
但有专家表示,因为增值税是由中央和省、市、县四级政府分享,要确定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分担比例也是合情合理的。
看来,地方政府的这个1/4可能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心病”。出口成本增加企业如何应对
按照专家的分析,此次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近些年我国贸易顺差加大,进口物品征收的增值税总额度远小于出口退税金额,每年出口退税都为国家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出口时企业间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屡禁不止,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以前一直在喊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商品的升级,效果不很明显。”王峰说,“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不优化、不升级将来可能危及生存了,相信企业的发展速度反而会快很多。”
对于企业来说,想继续生存或生存得更好,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或加快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提升企业非价格竞争力,将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在第94届广交会上,已有部分企业在酝酿提高成交价格。但更多企业则担心,虽然提价有助于抵消出口退税下调所带来的影响,但这样做将面临丧失订单、丢掉市场的风险。况且,短期内出口价格上升4%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有关人士认为,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外贸公司来说风险更大一些,外贸公司的生存问题将变得更加严峻。这将促使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同时,生产企业低价竞销海外市场的年代也将渐渐过去,必须集中力量寻找新的增长点,进行产品差异化研究,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相关热词: 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