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社保体系仍处于起步与试验阶段,但问题的积聚却是时不我待:“国未富人先老”,人口老龄化悄然来临;失业率居高不下;医疗、教育保障体系中问题重重;农村社保仍无头绪……如此,社保问题已成为过渡期的一大潜在问题。
以目前态势来看,社保将面临的问题有八大类:
一、隐性债务危机。突出表现在养老保险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方式,但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严重不足,如截至2003年6月,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达436亿元,个人账户的资金往往要用来弥补社会统筹账户的不足,使得个人账户事实上成为空账。当目前缴纳个人账户的人退休之后,就将引发债务危机。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高达2万亿元以上。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注资逐年增加,2003年已高达474亿元,未来这种填补方式持续下去,国家财政压力将难以承受。
二、无效管理危机。管理部门对社保的政策制定与运行监管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多头管理。虽然名义上有专门的机构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但其行为受到发改委、证监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的影响,处于事实上的多头管理之中。二是管理制度一直存在薄弱之处,一定程度上使社保成为腐败的温床。
三、资金运营危机。为维持未来社保基金的正常收付,资金运营的年收益率至少要达到6%~8%。以往缺乏有效监管前提下“在外运营”使基金损失严重,目前则在实施社保基金大量入市计划,目标是投资基金。但一来我国当前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只有2.5%左右,无法满足社保基金正常运转的最低收益率要求;二来入市也增大了社保基金的风险,更容易受到通胀的侵蚀。
四、信任危机。近期日本曝出养老金丑闻,其背后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对正在实行的养老计划并不信任。随着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变化,加之社保体系本身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将来中国可能出现与日本同样的问题,致使社保体系陷入瘫痪。
五、全面覆盖危机。中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前缀就集中体现在社保上。但目前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仍很窄。照此来说有学者提出的“统一社保”、“全面覆盖”等概念有其合理之处,但真若如此资金从何而来?
六、模式依赖危机。近年来一些转型国家在建立社保体系时往往难逃路径依赖思维,在欧美模式之间进行选择。但欧美模式事实上均有其历史渊源,如欧洲有着深厚的宗教普世主义传统,美国则强调竞争与创业精神,同时二者均有较强的财力作为支撑。如不考虑本国特点一味套用他国模式,很可能误入歧途。
七、福利损失危机。中国经济转型硕果累累,但从根本上来讲转型尚未结束,而且留到最后的都难免是难啃的骨头。在此情况下,过渡期内一些关系国民福利的领域仍将处于转型中或未转型的状态,以公共产品管理为名义进行的垄断与管制将极大地削减国民实际获得的社会福利,使得国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反过来对社会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八、农村社保危机。许多农村地区以出让土地使用权来为社保筹措资金,目前这一路径因与最近的宏观调控撞车而暂停。但根源并非出在宏观调控,而是源于地方运用了不恰当的手段。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适当的前进路径,将可能包括:1.重建以家庭及民间组织为基础的社保体系。一些欧洲国家坚持高福利社保体系的教训表明,全面统一的社保在现阶段只是人类社保体系发展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其长期代价远高于短期效果。而传统以家庭为基础的保障系统需要重新提高到一个新的位置,加之民间机构及慈善事业的发展,将对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保体系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2.局部到全局的渐进。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保只能走由局部到全局的渐进路径,抛开经济基础一味强调全面覆盖只能陷入困境。3.变相社保。如农村仍需坚持以土地作为社保的根本,以更大的权力下放让其主动在此之上解决社保问题,同时以产权形式鼓励农民对荒地的开发利用。(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 发表评论
-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