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产业税收呈现新格局 宏观调控彰显成效

2006-3-13 0:0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 】【打印】【我要纠错

  “十五”期间,我国在保持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并适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结构得到显著改善。5年来,我国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2.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1%、13.6%、13.5%,呈现出第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增速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的发展态势:“十五”初年,三大产业比重为14.1∶45.2∶40.7,到“十五”末年,产业结构调整为12.5∶47.3∶40.2,一产下降1.6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1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了税收结构的变化。“十五”期间,我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9.5%,其中一产税收年均下降16.4%,2005年占全部税收比重为0.02%,较“十五”初年的0.09%下降了0.07个百分点;与一产相反,第二、第三产业税收年均增长20.6%和17.8%,2005年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分别为59.28%和40.7%,二产比重较“十五”初年上升了2.34个百分点,而三产由于增速低于全部税收平均水平,比重较“十五”初年下降了2.2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形成了“一产下降,二产提升,三产调整”的新格局,主体行业税收亮点不断呈现。

  产业税收结构优化主体行业亮点纷呈

  二产税收贡献突出,工业环节稳中有升。按现价计算,“十五”期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6%,增速在三次产业中最快。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占GDP的比重5年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十五”期间第二产业税收完成63160.08亿元,年均增长20.6%,年均增加2369亿元,对全部税收增量的贡献率高达61.5%,拉动全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贡献最为突出。其中,工业税收(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58553.66亿元,年均增长20.3%,年均增加2170亿元,对税收增量的贡献率达56.4%,拉动全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近11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稳中有升,5年间提高了1.6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54.8%,在税收产业结构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此外,建筑业税收也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势头,各年增幅均在20%以上,年均增长24.8%,5年完成税收4606.42亿元,2005年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5%,比“十五”初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三产税收快速增长,房地产业增势突出。按现价计算,“十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高于全部GDP增幅0.6个百分点,占全部GDP的比重由“九五”末年的39.3%提高到“十五”末年40.3%.5年来,第三产业税收完成43836.02亿元,年均增长17.8%,其中2002年~2005年各年增幅分别为5.6%、20.3%、25.0%和21.2%,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房地产业税收完成5190.98亿元,年均增长41.4%,增幅在各行业中居首位,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从“十五”初年的3.0%提高到“十五”末年5.9%,上升2.9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同期从7.0%提高到14.6%,翻了一番,是三大产业中比重上升最快的行业。此外,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税收分别完成14586.54亿元、4367.4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9%、14.0%,在推动第三产业税收增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采矿业税收比重上升,二产中增幅最高。“十五”期间,采矿业税收完成6501.18亿元,年均增长27.7%,超过第二产业税收增幅7.1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各行业中增幅最高。尤其是“十五”后期,受能源需求和价格猛涨影响,采矿业税收出现一波“井喷”式增长行情,2004年大幅增长61.4%,增幅在各行业中最高;2005年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达44.1%,当年完成税收收入2253.60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从“十五”初年的5.7%上升到“十五”末年的7.4%,提高了1.7个百分点,是第二产业中比重上升最快的行业。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值税累计完成1191.36亿元,年均增长37.2%,2002年~2005年各年增幅分别为23.1%、21.8%、70.8%和54.8%,2005年比2001年增长近3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值税累计完成1660.30亿元,年均增长17.7%,2002年~2005年各年增幅分别为3.6%、8.2%、42.8%和41.2%,2005年比2001年增长1.3倍。200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值税合计完成995.20亿元,占采矿业增值税的比重高达85.2%,是采矿业税收的两大支柱。

  制造业税收稳步增长,各行业中份额最大。“十五”期间,制造业税收完成45905.74亿元,年均增长20.4%,2002年~2005年分别增长19.7%、20.8%、24.2%、16.9%,5年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2.9%,比第二位的批发和fe7零售业税收高出了29.3个百分点,稳居各行业之首。其中,2005年完成12786.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2.2%,较“十五”初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从制造业所属各行业税收情况看,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烟草制品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九行业税收增长较快、所占份额较大,仅增值税一项,“十五”期间累计完成12964.8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5%、28.7%、15.8%、18.6%、17.8%、12.9%、24.2%、21.7%、17.2%,占制造业增值税收入的57%.

  批发和零售业税收平稳增长,三产中份额最大。“十五”期间,批发和零售业税收完成14586.54亿元,年均增长18.9%,2002年~2005年分别增长17.3%、13.7%、27.6%和17.4%,收入占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为33.3%,比第三产业中增势最快的房地产业税收高出了21.4个百分点,稳居第三产业之首。从增收贡献情况看,“十五”期间,批发和零售业的税收增收贡献率为13.1%,低于制造业的43.5%而位居第二,在第三产业中比房地产业贡献率8.8%高出4.3个百分点,居于第一。

  多数地区二产税收居主体,北京、海南、广东三产比重高。从地区产业税收分析,“十五”期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9%的有21个,其中比重超过70%的有7个,分别是天津75.6%、河北70.6%、山西70.8%、黑龙江75%、山东73.4%、云南74.1%、青海70.2%,第二产业税收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税收收入中稳居主体地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1%的有10个,分别是北京70.7%、海南56%、广东54.1%、西藏52.6%、上海46.5%、四川46.5%、内蒙古44.9%、新疆43.6%、广西41.2%和宁夏41.1%,其中北京、海南、广东等省市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商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和服务业日益繁荣,第三产业税收比重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7、15.0和13.1个百分点,居全国前三位。

  税收调控彰显成效蓄势待发再创辉煌

  “十五”期间,我国宏观政策方面经历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换,税收宏观调控目标也从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向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转变。

  从2004年起,税收调控政策在建立合理的税收产业结构,实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对低污染排放小汽车减征消费税,调整产品结构;取消钢坯等钢铁初级产品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出台了对个人住房销售征收营业税和二手房交易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的调控等等。这些调控措施,在“十五”期间不断彰显成效:2005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19.8%,比上年回落8.3个百分点,低于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7.4个百分点,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5年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呈现回落趋势;钢铁行业国内需求增速放缓,钢材需求从2003年的26%下降到2004年的11.9%和2005年的8.3%,钢材价格明显回落;水泥产量增幅从2003年的18.9%回落到2004年的7.9%和2005年的11.6%;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占据2005年销售排行前10名,以迅猛增长之势直接带动了汽车市场的稳步上升。表现在税收上,2005年,我国房地产税收增长31.3%,增速比2004年回落14.4个百分点,结束了自2002年以来持续3年的40%以上高位增长;建筑业税收增长21.4%,增速比2004年回落3.4个百分点;采矿业税收增长44.1%,增速回落17.3个百分点;工业制造业税收增长19.6%,增速比2004年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钢材钢坯增值税增幅从2003年42.3%和2004年32.3%急剧下降到2005年的16.8%,水泥制品增值税增幅也从2003年的46.3%高位下降到2004年的30.6%和2005年的14.6%,汽车行业“两税”增幅也从2002年38.1%和2003年56.7%降为2004年的19.4%,2005年进一步减缓至9.1%.

  综观“十五”期间发展状况,经济税收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好势头,一方面税收收入在主要产业、行业上的亮点彰显,另一方面税收的调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行业经济向宏观调控目标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以及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第一产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第二产业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逐步解决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率低下等粗放式增长问题,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经济持续增长作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得到进一步支持,二产税收仍将稳居主导地位。同时,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不断提升,房地产、现代社会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在技术进步引导和基础产业的强劲支撑下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第三产业税收作为新的增长亮点,必将实现与第二产业税收齐头并进。

相关热词: 产业 税收 宏观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