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为石油“暴利税”叫好

2006-4-25 15:9 《中国经济周刊》 【 】【打印】【我要纠错

  油价特别收益金(俗称“暴利税”)政策终于出台。自4月1日起,国家开始对石油公司征收特别收益金,用作补贴成品油价价差及帮助因为成品油涨价而受影响的弱势群体。业内人士测算后表示,一直享受着上游垄断成果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头将为此支付近300亿元人民币。

  我们关注这一进展并为之叫好。虽然说,在一些产油大国,收取暴利税的做法已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石油价格上涨时,国家通过征收暴利税,将石油的溢价部分收归财政,用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失衡。但中国开征暴利税的意义不止于此,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国家一整套成品油定价体系方案将陆续出台。

  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一直备受争议,政府也一直试图对之进行改革,但进展并不十分顺利。甚至某些时候,改革背后激烈的博弈达到“白热化”。譬如去年夏天发生在华南地区的“油荒”事件,就被媒体指责为是石油企业挟垄断之利行操纵之实的“证据”。

  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频频发生的石油企业与国家发改委之间的价格“争夺战”中,石油公司总是表现出极为迫切的“市场化”取向,他们要求涨价的最大理由就是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而更多地站在全局角度考虑和决策的发改委则担心,成品油价格上涨过快,其他行业无法承受。

  出于对垄断特权本能的反感,舆论近乎一边倒地对石油企业口诛笔伐—这并非没有道理,近年来,石油企业利润之丰厚,已经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土地等一系列重要生产要素价格的非市场化,并不利于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无论是从推动市场有序发展,还是促使政府职能归位的角度来看,加快推行全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

  改革的最大难点,应该说依然在于利益分配,如部门利益以及依附于此的集团利益,即他们不愿放弃依靠行政垄断权力以获取巨大潜在收益。国家发改委在成品油价格问题上的尴尬处境,其实是由体制本身造成的。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在某种意义上被迫以强化垄断来自我获利;反过来,垄断企业亦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掉转头来“挟持”政府,“挟持”消费者。

  所以,解决我国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缺陷,需要改变政府目前在市场中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让其成为超脱于市场交易双方的仲裁者。因为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行政垄断而寻求的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难免会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最大化为代价。这种体制在一个时期内可以有效运转,但缺乏长久、稳定的支撑和动力,最终会因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陷入困境。

  不过,暴利税的开征,标志着政府逐渐退出利益链条,回归其公共产品提供者本来角色的良性态势。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成品油价格逐渐走向市场化后,下游消费者的成本支出将有所增加;但是,自然垄断型企业的利润组成并不尽然合理(譬如说,尽管从去年7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调高油田企业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但原油资源从价税率仍然仅为1.5%,远远低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企业的超额利润应当留在政府手里,由政府支配去完善公共事业,回报消费者,而暴利税的开征正是此意图的政策体现。未来不断推进中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改革,也应该始终坚持这种改革思路。

相关热词: 石油 暴利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