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乘用车增长最快的不是被寄以厚望的MPV,也不是份额最大的轿车,而是一直不被人看好的SUV.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分会的统计,在刚刚过去的9月,整个SUV的销量接近3.55万辆,同比去年增长75%;今年前9个月,SUV的销量达到26.47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6.89万辆相比增长了56.7%.其中,休闲SUV的代表东风本田以5514辆的成绩首次跃升为SUV的第一,此前CR-V只夺得中高档SUV的第一。
但业内人士预计,SUV的这种增长势头也许会在燃油税推出时迎来拐点,燃油税明年3月可能开始实施。
新趋势一:休闲型SUV崛起
今年以来,SUV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城市休闲型SUV的逐渐走强。
奇瑞瑞虎、长城哈弗、北京现代途胜、东风本田CR-V的月销量都在5000辆左右,今年前9月的销量在3万辆以上,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成为不可动摇的“第一集团军”。这些车型基数大,增长也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至少在50%,其中奇瑞瑞虎、长城哈弗前9月的增幅在1倍以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CR-V的强劲表现,从今年5月开始销售的3000辆,再向4000辆、5000辆大关迈进,现在又向单月销量6000辆进逼,这还是在CR-V只有2.0L、2.4L两款自动挡车型的情况下实现的,市场容量同样巨大的手动挡尚未推出,CR-V的市场潜力还未真正显现。据了解,目前CR-V的提车日基本排在3个月以后了。
新趋势二:降低排量2.0L成主流
SUV都市休闲化的趋势早在去年开始就日益明显。随着年轻的都市消费群体消费实力快速增强,个性时尚化需求极为明显,都市SUV成为最佳选择。低油耗、排量适中、价格合理、外观时尚的都市休闲型SUV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SUV生产厂家有意通过降低排量的方式来解决SUV的高油耗问题,此举措得到市场的拥戴。中高档级SUV和燃油经济性高的SUV已逐渐成为主力车型。
1.6~2.0L的黄金排量车型特别受到包括前卫年轻女性在内的城市中青年消费人群的青睐。今年上半年,奇瑞瑞虎推出1.8升车型,华泰圣达菲、江淮瑞鹰相继推出搭载2.0L发动机的低排量车款,加上原本就存在于市场中的瑞虎、途胜和CR-V的2.0L车型,这一区间成为厂家竞争最激烈的一块市场。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仍然是第一
尽管合资品牌的CR-V和途胜表现出色,但以长城、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SUV同样“人多势众”,以较大优势夺得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自主品牌SUV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8%,比起去年的48%增长了10%,其中长城和奇瑞瑞虎的销量都在4万辆左右,市场份额达到15%.
自主品牌以较大优势夺得冠军也不是偶然的。首先,自主品牌SUV售价多在15万元以下,具备价格优势,而这一价格区间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私人购车的首选价位,而合资企业产品价格基本在20万元左右,使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销量难以扩大。
另外,瑞虎、哈弗等传统皮卡企业摒弃皮卡型底盘而向轿车化SUV产品发展,在油耗、乘坐舒适性、驾驶安全性得以改进,海外市场的强劲增长也为自主品牌增添市场份额。
主要SUV车型前9月销量(单位:辆)
车型 2007年计划 9月销量 1~9月销量 前9月占有率
长城 - 5280 41870 15.8%
瑞虎 33000 5384 39273 14.8%
途胜 40000 4603 32437 12.3%
CR-V 35000 5514 30346 11.5%
众泰2008 30000 3277 21411 8.1%
猎豹 34000 1541 12273 4.6%
普拉多 10000 1093 7545 2.9%
吉奥 10000 740 7128 2.7%
帕拉丁 8000 721 7020 2.7%
陆风 10500 685 7007 2.6%
曙光 12000 681 6449 2.4%
帕杰罗 6000 807 4790 1.8%
瑞鹰 - 1007 4488 1.7%
数据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分会
新闻链接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称将适时推出燃油税
上周,中共十七大代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制定增值税转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方案,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时推出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政府参与收入分配体系。
具体地说: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进一步改善民生。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制定增值税转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方案,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时推出燃油税,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政府参与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是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和非税收入政策,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是努力增收节支。
六是积极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记者观察
没有夕阳产业 只有夕阳企业
常言道“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也就是说一个产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焕发出第二春,但不努力的企业将被市场无情淘汰。我想这句话用在SUV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今年以来,SUV的表现肯定让某些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了。一直认为是“日落西山”的SUV今年逆势上涨,1~9月,SUV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超过50%,成为今年乘用车细分市场中涨幅最大。
东风日产和上海通用等主流乘用车厂家也即将进军SUV,这也证明了大家仍然十分看好这块市场。
仔细想想,SUV走势凌厉其实也不难理解。从大市场环境来看,随着国内细分市场的发展,具备越野功能和空间优势的SUV成为年轻消费群的新宠,市场急剧膨胀。从大消费环境来看,在国际原油价格每桶突破80美元的今天,国内原油价格事实上还基本维持不动,消费者开起车也不怎么心疼。
SUV企业今年来也算是很争气了。首先是在适合市场需求方面做足文章,为迎合适合城市需求又具备初步越野功能的休闲SUV市场,合资SUV厂家迅速推出高端产品;处于中低端的自主品牌SUV开始摆脱原有皮卡特性,大作舒适性文章;另外,由于背负“油老虎”的骂名太久,各大厂家潜心在降低油耗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他们从降低排量着手,让油耗至少在表面上开始降低。
除降低排量之外,厂家在降低油耗方面也费了一番苦心,以目前在市场走红的东风本田新CR-V为例,其发动机是与雅阁相同的i-VTEC发动机。东风本田的高层也曾宣称,CR-V除了要夺取SUV市场外,还要和雅阁、凯美瑞争夺中高档车市场。
当然,悬在SUV头上还有一个心头大患——燃油税,从各方面的反应来看,燃油税有可能在明年开始实施,业内人士估计,届时油价每升可能飙升至8元,SUV还是很有可能被撞一下腰,但是否就此造成“致命伤害”,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广州日报
相关专题:
[编者按]:燃油税,一个讨论了十一年的话题。目前这一税种仍迟迟难以开征。
从2001年至今,国家税务总局两任局长金人庆、谢旭人均多次对外发布过燃油税将“择机开征”的权威消息,然而燃油税却一直难产。有媒体称,加上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至少已经是第五次表示将“择机”出台。为什么燃油税“千呼万唤难出来”?目前公开的解释是“油价太高”。而真正的原因却不仅仅是这一点。
点击进入专题:“燃油税”专题
知识点小贴士:
什么是养路费?
养路费,专指中国现在实行的,对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征收的专用于普通公路修建养护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用途与现在实行的“过路、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相似。养路费的征收似乎与共和国同龄。
目前,养路费依据《公路法》,国务院《公路路政管理规定》和交通部有关规定征收,具体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且各不尽相同。根据《公路法》,国家将用“燃油附加税”替代养路费,该法的规定已经出台数年,但其规定具体实施由国务院规定,至2006年止,尚未实施。养路费实行按车辆吨位计费的办法,以月为基本缴费期间。特殊情形从该基本原则上演变。
什么是燃油税?
燃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行使的汽车购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税。它是费改税的产物,是取代养路费而开征的,其实质是汽车燃油税。开征此税不是我国的首创,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征了燃油税。
有关部门按照海南征收燃油附加费的思路, 制订了燃油税初步方案。然而正要实施时,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上涨。于是,2000年左右,“费改税”的重点转向对经济影响较小的农村税费改革。
编辑留言:
燃油税迟迟没有出台,那么相关的养路费,过桥费,通行费等相关费用并没有在油价中体现,也就是说本属于油价一部分的费用是广大民众以油价之外的费用形式承担的,我们的用油成本还包括这部分外部成本。其次,我国的消费税的调整并没有体现对消费行为的理性引导,对于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调节力度是很低的,低于国际水平,而且调整速度慢,不能适应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在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上力度不够,那么这部分成本也是低于我国油价中实际应该承担的成本。再次是资源税,目前我国能源税还远不健全,对于能源和环境的保护作用严重不完整,现行的资源税也只停留在定额征收的层次,而且额度很低,既不能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体现石油的环境和能源的外部性成本,实际上这些外部性成本是以我们平时的环境保护费用的形式来体现的,还有就是环境对全民造成的效用损失,所以这部分成本同样是以全民以外部性费用的形式承担着。
通过以上对相关税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石油价格并没有包含应该包含的上述税费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都以外部费用的形式由全民所承担,因此大家对于国内油价的感觉其实少了很大的一部分成本,而中石化所谓的负责人其实正是抓住了这样一点,忽悠广大的人民群众。既然油价中不包含这一系列的成本,那么油价与国际接轨的问题纯粹是无稽之谈,上述那位专家所谓和国际油价应该持平的言论实在是在混淆视听,一点公共心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