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超过1万亿斤。这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获得丰收,也是1985年以来粮食首次连续4年增产。
“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入手的。”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强调。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一度严峻:2003年粮食产量降到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粮食播种面积减到15亿亩以下,为新中国以来最低水平,农民增收缓慢……
2004年初,我国一些地区粮食供应紧张。3月份全国人代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白天出席会议,晚上研究部署调运粮食。
对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
温家宝总理2004年3月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从当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并从当年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
这期间,国务院接连召开一系列会议,决定采取扩大良种补贴试点范围和规模、加大粮食主产区减免农业税的力度、稳定农资价格等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
春耕在即,农时不等人。2004年4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河北省定兴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春耕生产情况,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2004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大幅增加,中央财政全年用于“三农”支出2626亿元,增长22.5%.当年,我国粮食产量达9390亿斤,同比增长9%.
与此同时,“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逐步实施,农民得到了多年来少有的实惠━━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让种粮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粮食直补为例,到2007年已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41亿元。
取消农业税的进程大大加快。原定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时间表,缩短至3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皇粮国税”。特产税、屠宰税、牧业税也陆续取消。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
为防止粮食丰收后谷贱伤农,国家又适时出台措施稳定粮价,不让种粮农民吃亏。这几年,每逢春耕前,国务院都适时召开常务会议调整稻谷等粮食最低收购价,使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尽早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2004年5月19日第50次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家近年来还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交通等农村基础设施。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
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大地发生巨变,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结构得到改善。2003年至2007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4.9亿亩增加到15.9亿亩,增加约1亿亩;农民持续增收,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约6%.
虽然2007年以来国内食品价格上涨,但充足的粮食库存使稳定市场有了基本的保证,这正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