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绘制“治污中国”路线图
国家环保总局的绿色行动近日可谓马不停蹄。
继推出“绿色证券”之后,2月26日又公布了2008年第一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简称“双高”产品名录),其中共涉及6个行业的141种“双高”产品。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该名录是作为绿色贸易政策的基础内容之一。
至此,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后,环保总局亮出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第四把“利剑”——“绿色贸易”。
如此频繁的政策出台,足见环保总局“治污中国”的思路渐次清晰。“这是我国在环保上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双高”产品设限
“双高”产品目录将成为今后控制“双高”产品出口的重要依据。
同时,环保总局还针对名录中目前享有出口退税的39种产品,向财政部、税务总局提出取消其出口退税的建议,同时还向商务、海关等部门提出禁止其加工贸易的建议。
“双高”目录141种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药、染料及电池类行业。这些产品,其价格、税收政策往往没有真实反映其环境成本,企业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获得的。
作为“绿色贸易”政策的基础内容之一,该名录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相关行业的关注。
“取消退税一定会使公司利润受到影响。”深圳新湖能源有限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表示。据了解,该公司一直从事电池出口生意,大部分产品远销欧洲、北美等国家。
环保总局“双高”产品名录的首次披露,还仅仅是个开始。潘岳表示,环保总局还将建立“双高”产品名录动态管理数据库,随时补充新的产品和信息,并及时向国内国际公开。
绿色政策路线图
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转为系统的环境经济政策,环保总局“治污中国”思路明确。
去年7月推出“绿色信贷”政策开始,今年2月接连发布“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贸易”政策,环保总局打出一套环保“组合拳”,表明我国环境经济政策进入环保部门与多个经济主管部门联手设计、配套实施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环境经济体制将是解决我国环保问题的最终方向。”邹骥说。同时他也担心,在目前环保与经济发展还未达到平衡点时,环境经济体制实施将面临重重阻力。
“从我局与各宏观经济部门合作情况看,一年内出台若干项政策,两年内完成主要政策试点,四年内初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可以预期的。”尽管实施困难重重,潘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描绘了一张美好的绿色经济政策路线图。
据潘岳透露,环保总局将继续与相关部门联手,加紧研究“绿色贸易”、“绿色税收”、区域流域环境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等政策,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环保道路多泥泞
2月13日,潘岳总结“绿色信贷”进展时,用“取得了阶段性、局部性成果”来表述,但他也坦言,目前情况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显然,作为“绿色经济政策路线图”开路先锋的“绿色信贷”,开局并不顺利。
归结起来,大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二是法律空白。
“政策发布后,有一些省份和金融机构,并没有实行实质性的绿色信贷政策;即使实行了,也只停留在表面阶段。”潘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究其原因,潘岳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绿色信贷刚刚起步,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由于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护,还有利可图,有些甚至是短期的暴利行业,因而很难大幅度削减信贷规模。
同样的困难也出现在绿色保险施政中。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所长杨素娟博士告诉记者,绿色保险即环境污染责任险,它是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环境污染责任险作为强制险推行。
但具体实施起来,却缺少一定的法律依据。如果不能明确“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法律地位,一些企业可能不去投保,环境污染责任强制险更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