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100%重税,财政部一剂猛药堵死了化肥出口。此举可以立竿见影地提高国内市场的化肥供应,意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价格,这是继去年12月暂停粮食出口后,政府祭出的又一重拳。“企业利益必须让步于最高国家利益。”这个最高国家利益就是粮食安全。
保护农民:“肥”水不外流
4月17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自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化肥类产品及部分原料,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加征特别出口关税后,化肥的出口税率为100%至135%.
由最早的增值税出口退税鼓励出口,到2004年完全取消出口退税,再到财政部发布通知,猛然加征重税抑制出口,中国化肥的贸易旅程完成了一个逆转。4月24日,海元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君对记者感叹,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政策导向的效用。“这个政策出台后,中国化肥出口到国外的价格已经超出国际市场价格一大截,基本堵死了化肥出口。因此,中国生产的化肥将在国内循环。”陈建君快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目前已经开通了从化肥厂直接到农户的农资物流业务。
“之前的情况是,化肥企业生产出化肥后,先把化肥拉到港口,就等着出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在调研过程中,看到的情况大致如此。
根据海关数据,2008年1季度,中国化肥出口量急增160%.对于出口,化肥企业趋之若鹜的背景是,2007年10月份开始,国际市场上化肥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一些种类诸如磷肥价格的上涨已经超过了100%.相比较之下,国内市场上化肥价格由于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基本上原地不动。
虽然化肥企业出口到国外能够获得最大利润,“但是为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必须牺牲掉企业利益。”白由路认为,出口税调整是政府在观察国际粮食市场变化后,做出的果断措施。
由于受到原料及资源的限制,中国的化肥产量并不大,虽然自给自足没有问题,但是一出口国内就不够用了。因此,化肥企业逐利性地出口,必然引起国内化肥的供应紧张。
据了解,每生产1吨化肥,就要消耗1吨天然气或者1.5吨煤炭,并且要产生大量污染。此外,生产化肥所用的磷、钾等矿产均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在国家调控措施下,化肥产能一直不大,在满足国内需求外并没有太多盈余。
然而,对于现有的化肥生产企业,政府在各方面实行着特殊政策。化肥厂不仅在用电、用气上是优惠价格,铁路运输还给予化肥低于普通货物几倍的运价优惠,此外,税收部门对国内所有化肥品种免征增值税。
“我们国家不能拿着自己的各种资源,补贴国外市场。”白由路清楚地看到,政府正在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避免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业的冲击太大。因为,除了人工外,化肥成本占到了农业生产投入的50%,全国每年农民的化肥消费达3000亿元。因此,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化肥是调控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科院农业问题专家李静分析,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粮食价格的上涨,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结果必然是农民选择撂荒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国家的强力措施对农民对农业均有好处。”
稳定粮价:组合拳待出
“一定要稳定住粮价,”当中国政府高层做出这一表态时,世界上更多政府领导人都在重新审视各自粮食政策。在全球各个角落,粮价的快速上涨正成为一道世界性课题。
欧洲、北美国家取消了一直以来的农产品(26.01,-1.30,-4.76%,吧)出口补贴措施,亚洲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限制粮食出口。而就在1年前,WTO的多哈回合谈判还因为农产品的出口而几近破裂,那时候,各国不惜撕破脸,也要为本国农产品的出口争取到尽可能大的份额。
仅仅过了1年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国际粮食市场风云突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07年全球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粮食生产没有出现严重问题,反而是有史以来的大丰年。
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观点是,这轮粮食价格上涨,本质是粮食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价格的上涨,全球通胀背景下,能够作为一般等价交换物的谷物,其价格上涨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
事实上,除了全球通胀因素外,粮食价格的上涨还要部分归于人为因素。2007年,全球用于生产燃料的粮食超过1亿吨,虽然这个数字还不足以对粮食供应产生实质威胁,但是对粮食需求提升的预期效应却已发挥作用。
雪上加霜的是,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已然成为全球投机基金的投资目标,石油期货价格屡创新高,粮食期货成为基金经理们关注的新热点。目前全球7万只基金中,只有不到100只参与了粮食市场的投机,越来越多的流动性正在涌向粮食市场。
这种状况,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粮食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长远来看,投机资本客观上却加大了农业投入,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这种资金流向正好可以弥补过去几十年全球对农业的投资欠账。
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局长Michael Yost也对路透社表示,目前各国政府采取的限制粮食出口措施,并不能保护本国消费者,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加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主任徐小青认为,为了稳定粮食价格,中国政府采取的综合直补、提高化肥出口税等组合拳政策只要落实到位,今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未来可能出台的鼓励政策,将会聚焦在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上。”他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