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为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建设新农村八项实事工程建设,青海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始终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工作方针,按照保障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需求,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的同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不断优化资金投向和项目布局,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退化草场改良,努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草地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投入财政资金14.2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6.3亿元,增长79%,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50个。
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
五年建设砼防渗渠道5782公里,电灌站13座,渠系建筑物13.4万座,整修田间机耕道路649.6公里,草场围栏4743公里,建成划区轮牧草场108.3万亩,人工饲草基地21.3万亩,标准化暖棚圈舍207万平方米;建设良种生产基地6.5万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220座,养殖暖棚2300座15.6万平方米,为保障项目区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效增强了农业发展能力
五年改造中低产田10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4万亩,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10.5万亩,发展节水农业面积108万亩,改良退化草场223.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3.5万亩,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5478万公斤,油料1515万公斤,肉奶毛等畜产品3383万公斤,饲草料8223万公斤,蔬菜食用菌等2533万公斤,为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五年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个,完善乡镇农技服务站10个,培训农民28.8万人次,购置配套新型农机具7630台套,完成良种良法推广示范72万亩(次),使项目区良种化程度普遍达到90%以上,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年建设了11处连片100座以上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基地和45处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基地,扶持40家龙头企业实施了马铃薯、油菜籽、蚕豆、牛羊肉、毛绒、乳品、沙棘、蔬菜等大宗特色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增加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2.4亿公斤,保鲜储藏能力3300万公斤,带动基地58万亩,加快了项目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坚持按照县域资源优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注重增加粮油肉菜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畜种畜群结构,安排剩余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据统计,五年土地治理项目区有113.2万农牧民受益,农民年均增收195元以上;产业化经营项目直接扶持种植养殖农户1.52万户,户均增收4100多元,龙头企业项目带动农户136.6万户(次),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有效保护和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在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防风林带的同时,还集中实施了一批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治理绿化荒山荒坡6.1万亩,有效保护和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