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09年1月8日正式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继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出台的又一份关于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除了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外,这份规划纲要的出台,还让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国家发展一盘棋中扮演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长三角和珠三角将走上差异化发展道路,两区域同质化竞争引起内耗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由于两个三角洲各自的特殊性,中央文件给了它们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定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如是说。
两区域同等重要
杜鹰首先强调,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两个三角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都要挑起“重担”。杜鹰说:“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们国家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也是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除了强调两区域的突出地位外,从区域发展目标和定位上,国家给长三角和珠三角绘制的蓝图同中有异。
杜鹰指出,这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对全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以及它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上都有相似之处。中央给了两个三角洲相似的定位,比如:都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都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都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这3句话在两份文件里都有。
但是,除了相似点外,两个三角洲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由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珠三角全力支持港澳
根据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定位,到2020年,珠三角要形成粤、港、澳3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杜鹰解释:“珠三角地区,我们文件里特别注重的是它怎么深化和香港、澳门的合作。而这样一个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是长三角所没有的。”强调与港澳的合作,在此次发布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还有多处体现,出现了多个“支持”。
例如,支持粤、港、澳3地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支持粤、港、澳合作发展服务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支持广东与港澳在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能源基础网络、城市供水等方面进行对接;支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支持劳动密集企业顺利过渡,并协助港资企业拓展内地市场,以增加港资企业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能力。
除了出现在规划纲要中的大量与港澳有关的“支持”外,杜鹰还透露,港珠澳大桥有望在2009年内开工,中央已经明确对大桥的主体工程出资50亿元。
长三角重在修炼内功
有专家分析指出,相对于珠三角对接港澳的区位特殊使命,长三角的发展路径则更需要从自身出发。如果把珠三角的发展关键词归纳为港澳,那么内需和转型则是长三角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高汝熹就分析,珠三角的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上显得更为均衡和稳定,投资的产出效率更高。相对而言,作为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上海,辐射扩散能力还有待加强。上海必须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更好服务长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正是考虑到长三角过去对投资依赖度高等问题,相对于珠三角,国家为长三角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偏重于依靠自身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发展服务业。杜鹰也承认,尽管长三角自身的服务业占总体经济的比重还不高,但是,相对珠三角而言,服务业仍然是长三角发展的优势。
除了转型和发展服务业外,杜鹰指出,在整个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上,长三角比珠三角要强一些。而在一体化进程方面,长三角由于跨两省一市,相对于珠三角广东省9个市而言,推进难度更大。所以,国家要求珠三角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要走得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