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消费驱动力将会更加强劲
2009年,驱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力”之一的最终消费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预期,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的强劲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下滑。2010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面的继续转好,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决定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将会更加有力,消费需求继续向好的势头将会持续,最终消费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一、消费增势强劲成为2009年经济运行的一大热点
(一)最终消费继续保持强劲拉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9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中,投资和消费是主要拉动力。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8%,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7%,下拉GDP增长3.6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继续保持强劲。
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正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稳步攀升的新一轮消费增长,逐渐成为引领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显示出内需拉动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出口急剧萎缩、仍处于低迷的新形势下,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不足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二)实物消费继续高位攀升
2009年前10个月累计,反映实物消费增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近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超过17%的只有1985年,由此可见,在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作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三)农村市场有所升温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前10个月,按销售区域统计的县城和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和15.6%,高出城市1.4和0.6个百分点,两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均有所提升。农村市场发展快于城市,并呈加速增长趋势,这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也是扩内需、促消费企盼的效果。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农民收入获得了较快增长;二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大规模实施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补贴力度,大规模组织家电、农用汽车、摩托车等下乡,活跃了农村市场。
(四)汽车成为带动消费发力的第一大拳头商品
2009年中国汽车业产生了明显的“井喷”效应,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对经济贡献有所加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全国汽车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辆,达1135.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5%,高于上年同期25.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汽车市场销售也异常火爆。前三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24.5%。汽车行业产销两旺,并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稳定了市场,促进了消费增长
应该说,保持2009年消费需求继续快速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一是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已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新水平,产生了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我国消费需求具备了一种爆发力和持续力。
(一)政策成为拉动消费的第一推动力
一是扩内需、促消费的力度加大,有效减缓了需求的下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以“扩内需,促增长”为目标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减缓了消费需求的下滑。对进一步拓展国内需求空间,提振消费者信心,减缓国内消费需求的剧烈波动,维持需求稳定增长,产生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二是国家多项增收减负、促进消费的政策累积效应充分显现。近几年,国家一方面加大了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加薪、减税、增加补贴补助、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向特定群体发放补贴等措施,提高社保标准、减轻低收入居民生活负担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在农村,也增加了对农民的各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良种补贴等,提升农民购买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没有受到经济下滑的明显影响,对促进消费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国家大规模投资的民生工程和惠民工程,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相应拉动了消费。
(二)多年来居民财富的累积为消费释放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是居民手中已积聚了较强的结余购买力。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经过不断的勤劳致富、勤俭节约,财富不断积累,目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1979~2008年,我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快速增长,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按可比价格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目前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已逐步进入了释放期。据央行统计, 1979~2008年底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6%。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从1992年的17.5%上升到2008年的40%左右。据银行统计,截至2009年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净增加4.6万亿元。
居民储蓄的大量累积,一方面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居民消费需求没有出现大幅度萎缩,主要得益于多年的高储蓄积累的资金,大大增强了居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会对消费需求形成大的冲击。
二是居民消费潜力已进入加快释放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2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消费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将步入消费的加速转型期,消费市场的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消费升级将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
三是高储蓄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在46%左右,较高的储蓄率不仅增强了居民的抗风险力,而且使得在当前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国家扩消费、保增长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上一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六种能力建设
下一篇: 国务院研究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