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否拉动内需作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危险的。
22日有两则与拉动内需相关的新闻:一是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来刺激内需的说法不成立,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在努力阻止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22日《济南日报》);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五一长假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因此建议恢复长假(22日《京华时报》)。
有些国人喜欢走极端,缺乏全局观念与长远眼光,在当下表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国内内需不足,市场萎缩,于是“拉动内需”似乎成了压倒一切的任务:连个税起征点、长假制度也不幸搭上这班车,成了“拉动内需”的玩偶。
公众呼吁提高个税起征点,无非是因为目前个税存在起征点太低、按个人征收不合理等原因。起征点太低,使个税沦为“人头税”,与个税征收初衷——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调节作用——背道而驰,以至于有人形容现行的个税政策是在“劫贫济富”,这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而个税涉及面太广,公众“税痛”过重,则是一个民生问题。在经济不景气时代,这个问题更为迫切。是故,调整个税起征点,应该从这两个最根本的方向着眼,至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则是它的边际效应,应该放在第二位考量。
经济利益被摆到最重要的位置,能否拉动内需成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是危险的。数十年来的社会实践一再证明,缺乏全局统揽的“一盘棋”思想和长远眼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盲人摸象”式的决策思想是有害的。“教育产业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也是为了拉动内需,临时抱佛脚而匆匆出台,结果造成今天问题多多,公众怨声载道。“长假”制度亦然,为了拉动内需而制定,拉不了“内需”就丢,现在又为同一原因拟恢复,长假和公众仿佛都成了某些人手中的棋子。
出台(或者修正)一项公共政策,事关亿万公众的福祉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一定要分清政策价值的主次,考虑周全,千万别为“拉动内需”一叶障目,该出台的不出台,不该出台的勿忙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