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新闻:财会资讯财经资讯财税资讯审计资讯考试动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各地动态: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山西更多

首页>会计资讯>财税资讯> 正文

国资委首度回应央企高税负质疑

2010-11-12 12:0 光明网 【 】【打印】【我要纠错

  《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发布不久,随即招来了一片骂声。这再次验证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过的一句话:“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在这次发布的林林总总的数字中,遭致骂声最多的,是“国企综合税负是私企平均值的5倍多”这一论断。

  8月16日,国资委相关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采访,公开回应质疑。

  “税负高是央企诚信的表现”

  8月3日,国资委以报告的方式,首次对外公开发布关于央企的年度情况汇总。

  虽名为“重点向社会披露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但《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下称《回顾》),列出了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纳税、垄断行业调整改革、薪酬分配等7项成绩单。其中,央企上缴税金显得十分抢眼。

  《回顾》显示,在纳税方面,2002年―2009年,央企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通过数据研究得出,国有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近年来税负均值为27.3%,是私营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的5倍多,是其他企业中税负最高的股份公司的税负平均值的2倍。

  这是国资委首晒成绩单,也是第一次公开表述“国有企业高税负”。

  国资委新闻处处长苏桂峰8月16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央企业在纳税方面是比较守法的,都能够做到依法纳税,而不偷税漏税。央企高税负是央企诚信的表现。”

  相比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以及仍待完善的制度法规环境,不少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有意或无意地发生偷、漏税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为:中国税率相对较高、税制复杂、公民纳税意识淡薄,于是,偷漏税成为一个贯穿企业发展的普遍现象。

  在苏桂峰看来,央企在这方面做得比民企要好一些。“相比而言,央企和国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从资产属性上看,它也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没有偷税漏税的动力;再加上这些年审计署对央企监管非常严格,央企的经营也比较正规,一切都有规章制度,账务账目做得也非常清晰。无论内审还是外审,都保证了央企依法纳税的规范。”苏桂峰说。

  高税负并未转嫁给消费

  尽管如此,亮丽的数据还是遭来一片质疑声。

  “央企税负高算不得什么功绩”、“税负是央企甜蜜的负担”、“央企占用的社会资源远远高于民企,抱怨央企税负过高是长子撒娇”、“国企的垄断身份和基于政治权利背景下的长袖善舞,已经为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等言论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在诸多言论中,“高税负大多转嫁给了消费者”的言论更为引人注目。

  发表此观点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他在肯定了央企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等方面能有如此保值、增值成绩单的同时认为,央企的这些税收大部分都是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而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要打入成本、成为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央企的绝大部分税赋都转嫁给了消费者,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这个看似合理的观点,却遭到国资委新闻处处长苏桂峰的反驳,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国家制定的费、税标准无论对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说哪个环节要消费者埋单,谁不埋单呀!在市场上买一桶油和一袋米,都是要记入成本的。”

  央企高税负是研究机构的结论

  在《回顾》对央企高税负的表述中,“国企的税负均值为27.3%”、“国企综合税负是私企平均值的5倍多、是股份公司税负平均值的2倍”,这三个数字尤为显眼。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前些日,有媒体对A股上市公司的税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A股全部的1700多家上市公司中,992家国企的平均税负仅为10%,而其余民企的平均税负则高达24%.从数据上看,民企高出国企14个百分点,表明了民企税负远远重于国企。

  在此背景下,《回顾》中“国有企业的税负是私营企业5倍”的论断,再加上国资委并未披露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等问题,一时间,“5倍论是如何炮制出来的”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有学者对国资委发布这份《回顾》的动机也提出了质疑。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表示,这一信息既然是由国资委公开发布,数据应该是可靠的。但由于没有数据的具体资料出处,以及计算公式,对其结论是否可靠就无法作出判断了。

  国资委相关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个数据并不是国资委内部计算得出的,而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根据历年《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研究了国有企业税收问题,得出了如上结论。

  记者注意到,在长达87页的《回顾》中,关于税负的章节中,也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除了几个图表,有近300字的文字表述也是引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研究。该研究还表明:“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央企高税负与房地产无关?

  房地产业从来都是高税负行业,随着央企高税负数据的公布,舆论再次将焦点聚集到了“央企该不该退出房地产”的争论上来。

  其实早在今年3月18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已经宣布了“清退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保留16家央企主业为房地产。

  据悉,自国资委发布“清退令”至今,78家央企已经全部上交退出方案。

  一方面是大多数央企在逐步退出房地产,而另一方面,“央企到底该不该退出房地产”的争论依然延续至今。其实,从国资委发布“清退令”时开始,力挺央企从事房地产的声音就不曾间断过。

  一位网友说,目前富豪榜上的很多房地产大亨都是私营老板,这些人的想法就是央企最好不要进来跟他们抢地。为什么私营老板可以做,别人就不能做!与其让这们这些私人大老板做房地产,挣的钱都揣到他们私人的腰包里,还不如让央企去做,这样,后续的服务还有保障,老百姓还能受点益。而那些私营房地产大亨,盖了房子,把钱揣到自己腰包里就跑了,找不着人了。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部部长王志钢似乎也不赞成央企退出房地产。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央企房地产是否退出,最重要的是要理清央企的角色定位。央企以国家为出资人,必然代表国家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行使出资人角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栋梁。此外,国家也是全国人民的国家,央企从本质上代表着人民利益,也自然更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抛开商品房不说,那些保障型住房有多少民企老板愿意建设?

  王志钢进一步分析认为,今后,伴随着全国保障型住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仍然急需大批优质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很多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权力寻租行为,确保这些保障型住房建设中的去商业化。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Eva
相关热词: 国资委 高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