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发展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榆林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5年,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由封闭落后地区向开放开发热点地区的转变,由几十年吃财政补贴向为国家财政作贡献的转变,经济社会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榆林增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市GDP增速前三年保持在全省第一,生产总值由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二位,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由第四位跃居第一位,财政收入由第三位跃居第二位。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六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初步测算,榆林市“十一五”末生产总值有望比规划目标800亿元翻一番,是2005年320亿元的5倍,年均增长18.6%;财政总收入390亿元,比规划目标翻一番多,是2005年67亿元的5.8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是2005年23.84亿元的4.8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42.9%和38.7%。各项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
奠定了能源大市的基础。2003年以来,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260亿元,建成各类重点项目70个,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技术装备领先的甲醇生产基地和火电基地。初步形成榆林经济开发区、神府经济开发区等“两区六园”和50个县级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2009年,六大园区实现产值610.27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煤电材料、煤焦化、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2009年原煤、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6%、4.05%和12.13%,油气当量占全国的6.47%以上。
“十一五”以来,榆林市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凸显。累计完成市政建设投资85.4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28.5%提高到40.5%。榆林城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近30万人增加到50.3万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占到全省的22.7%,铁路年外运能力达到1.18亿吨,榆林4C级机场开通了西安、北京、上海、成都多条航线,2009年吞吐量62万人次,增幅列全国支线机场第一,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立体化交通体系。
现代特色农业初见成效。构建了建设特色林果区、旱作农业区、特色种植业区、特色草畜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带五大产业区域,发展羊、枣、薯、小杂粮等六大特色产业,打造陕北羊子、榆林红枣、大明绿豆、三边荞麦等九大品牌,形成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水利、绿色食品工程、绿色人居环境五大体系的“5695”现代特色农业框架。设立了5000万元“四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草、畜、肥、粮、果的生产循环和产、加、销各环节的收入循环,实现了“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2009年经营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2%。
群众生活得到较大改善。2006年以来,榆林市连续组织实施“六大百姓工程”、“民生八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亿元,解决了全市1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和502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安全取暖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全市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全面启动23项惠民补贴资金“直通车”发放办法,确保了惠民政策直接到户。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检查,每万人拥有病床32.14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政策性全覆盖。
上一篇: 陕西杨凌产学结合开发新型农业产业项目
下一篇: 陕西:西高新科技资源“松绑”活力尽显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