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县十一五期间旅游业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沧源县委、县政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率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使旅游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游人日益增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良好势头。
一、旅游业经济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沧源县共接待游客194.18万人次,同比增220.9%,实现旅游总收入75170.98万元,同比增196.43%,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县宾馆酒店平均住宿率85%,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3天。全县旅游行业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案件和旅游安全事故。
二、旅游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旅游产业拥有59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游行政管理机构1家、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住宿设施57家(其中:旅游星级饭店4家、社会旅馆17家、个体旅馆36家);旅游景区景点119个,拥有旅游车3辆;有旅游商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生产企业7家及数百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馆和旅游娱乐场所; 公路、通讯、口岸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全县包括饭店旅馆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商品购物等内容的综合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三、旅游产业作用明显提高。2005年与2010年比较,沧源县旅游业收入由7208万元上升到23285万元,占当年全县GDP的比重由6.2%上升到2010年的8.9%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6% 增到41% ;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3200人,占全县劳动就业总人数的比例明显提高,已成为全县吸纳社会就业人员的重要行业之一,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发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为促进扶贫开发、带动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边疆稳定、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并正在向支柱产业方向发展。
四、旅游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大力推行“人才兴旅”方略和“双证上岗”制度,强化礼仪服务、岗位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行业共有600人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培训10户“农家乐”服务人员,行业管理人员2人取得旅游执法资格,培养导游人员9名;全面推行导游人员计分制,严格按《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对导游进行IC卡管理;认真宣传贯彻GB/T10001—标志性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的公共信息标识,注重旅游品牌意识的树立;旅游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无一起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建立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积级推行旅游行业诚信服务体系建设,产业素质不断提高。
五、旅游产品开发初见成效。“十一五”时期,通过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等方式,在各知名媒体进行旅游节庆和常态旅游营销宣传,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荣获中国会展界最高奖“金海豚奖”和“最佳狂欢气氛奖”:“佤王宴”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世界上最长宴席;沧源荣获人民网 “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沧源县旅游局荣获“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佤族舞蹈《黑色风》获第六届荷花奖“十佳作品”和“十佳表演”奖;佤族舞蹈《重彩·佤山》在第七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荷花奖比赛获编导、表演铜奖,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目展演综合金奖、表演银奖,云南省“五个一精品工程”优秀奖;《加林赛酒歌》、《敬酒歌》、《跳新房酒歌》等在云南省首届少数民族酒歌大赛民族获最佳歌曲奖、最佳创意奖、优秀歌手奖。
沧源司岗里崖画谷文化生态旅游区是临沧市唯一的国家AAA级景区:“木鼓舞”、“司岗里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源崖画、广允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翁丁村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源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摸你黑狂欢节、翁丁原始部落、崖画谷、甩发舞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
上一篇: 云南沧源县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下一篇: 广西博白8亿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