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如何适应公司工作
大学毕业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十年寒窗,终于走出了校园,走上了一直向往的工作岗位。但是,当许多同学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本领去充分施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遇到了许多自己不曾遇到甚至不曾想过的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恼,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减少工作中的烦恼,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尽快融入到公司文化中
有一句顺口溜流传甚广:“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抛开这句话的真实性不谈,从字面的意义上理解,它至少反映了一种存在的现象。“行也不行”的现象着实让人疑惑,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究其原因,跟是否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关。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意跟人打交道,在学校时就是一个孤僻的人,唯一的爱好就是玩电脑。M公司就是看中了他在电脑方面的特长,聘请他做了一名程序员。凭着他的开发经验和水平,项目组分给他的任务,很快就能完成,有时还采用比较巧妙的算法编写程序,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开会讨论问题,即便是偶尔参加了,也不发言,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坐着。按照公司规定,每天9:00点准时上班,但他经常迟到,一个人悄悄地溜到座位上,既不跟主管解释,也不跟同事打招呼,后来公司规定迟到要扣工资,对他并不起作用,他依然照旧。主管找到他谈话,他说:“跟大家说话紧张,没什么好说的”,“迟到是因为自己喜欢夜里编程序,早上起不来床”。主管拿他没有办法,只是在管理会上发牢骚:“就是看着他干活还行,现在还留下他,一旦找到合适的人,就把他换了”。
公司的业务各种各样,公司的规模有大有小,公司的层次有高有低,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人说“一个公司的文化,就是这个公司头的文化,有什么样的头,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话在不规范的公司是适合的,但在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核心管理团队的公司中,“头”的作用就不是绝对的,甚至一个普通的员工,都能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产生影响。
G公司对过生日的员工实行“生日慰问金”制度,每个员工在过生日的那一天,都可以到人力资源部领100元钱,作为公司对员工的慰问。H小姐刚从大学毕业,在学校时每逢同学过生日大家都要聚一聚,买个生日蛋糕,送个生日贺卡,花钱不多,但大家都很开心,向这样悄悄地领100元钱走了,太没意思了。于是,她给人力资源部提交了一个方案,方案中提出:员工过生日可以以部门为单位组织活动,下班后由部门经理主持,为过生日的员工开一个Party,可以在公司开,也可以去外面开;人力资源部制作一个精美的彩色画,写上祝贺语和过生日员工的名字,一大早就挂到公司的消息栏里,让大家一上班就能看到;另外,由总经理发一封电子贺卡,让过生日的员工一打开电脑就能收到。人力资源部采纳了她的建议,同事们都觉得耳目一新,不仅增加了同事之间的相互亲和力,而且活跃了工作的气氛,大家都称赞她提的太棒了!
集中精力做出成绩
一般情况下,公司接收应届毕业生,主要是看中年轻有朝气、思想活跃、有挖掘潜力,尽管经验少,但在不远的将来能给公司做出成绩,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同学刚参加工作往往感觉什么都很新鲜,什么都想尝试,每天忙忙碌碌,结果一年过去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成,不但长进不大,工作也摇摇欲坠了。
一位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给公司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求职信,经理感觉他是一个有想法、敢于拼搏的人,就聘用了他。上班的第一周他每天加班加点,写出了一个新产品开发营销计划,足足有20多页,递给了经理。经理很高兴,对他有想法、有创新、有拼劲的表现在工作周会上还提出了表扬。但是,他提出来的这个要开发的“产品”,属于一种机电小产品,跟公司开发“Web应用软件”的业务领域相距甚远,公司当然不会轻易去做。经理看他在营销策划方面颇有想法,问他是否愿意做市场工作,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拼命地去阅读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没日没夜地写关于市场方面的文案,天天熬到深夜。几周之后,一份厚厚的营销计划书,摆在了经理的桌上。计划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传销”的方式销售公司的产品,但他没有想到这种方式对一般的日用消费品是合适的,而不适合“软件产品”的营销。后来,他又和开发部的主管关系搞得很好,开发部主管执意要他去做售后服务,可客户说他净说好听的,办不成实事。
与他一同来公司的还有一位刚毕业的女生,公司分配她去管理网站。但是,在学校时根本没学过Dreamv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的课程,更没有接触过HTML、ASP、SQL Server网页编程技术,但她还是接受下来了。她买来了一大堆书,边看边自己在计算机上试,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甚至中午饭都顾不上去吃,吃块面包就算完了。几周之后,她制作出了第一个页面,把它放到了网站上,看到同事们赞许的目光,她的信心足了,连续作战,添加了更多的页面,还用Flash做了一些网页动画,让人看上去网站活泼可爱多了。有一次,公司要搞一个大型的产品满意度调查活动,传统的方式是在报纸上做广告。她提出采用网上调查方式,不但可以随时察看统计结果,而且速度很快。公司同意了她的建议,由她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与市场部一起合作完成这次调查活动。虽然编写这样的程序在技术实现上并不难,但对她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在提交使用的前一个星期,她一周没有回家,吃住在公司,硬是把程序编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还为公司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上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聪明的人如果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最终做不出成绩来,依然不会被公司认可。虽然笨一点,但能靠着一股钻劲,始终如一的去做一件事情,最后一定能做出成绩!
不要被生活琐事拖累
在学校的时候,吃饭住宿都不用自己操心,花钱也都是父母给,工作了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对自己的收支没有计划,不能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没有被工作累垮,也会被生活中的琐事拖垮。
蔡勇来自于山西,在北京一所三流大学自费读经济专业,尽管他高考分数不高,但人很聪明,也很勤奋。大学毕业后,按照国家规定他不能分配到北京工作,最后一家培训机构做辅导教师。蔡勇是一个很讲义气、很重感情的人,从高中到大学的同学都跟他保持着联系,只要有人来北京,他一定去接送,还要请他们吃饭。这样经常请假,领导提醒他注意,他表示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人家大老远的来了,互相关系都不错,我都不去接送一下,哪好意思呀!”由于接待朋友同学,有时耽误下的工作只有加班完成,经常搞通宵,小小年纪脸上就有了皱纹,本来就不高的工资,交了房租水电已所剩无几,为了招待朋友,经常向别人借钱。一次到外地出差,相遇了一位女大学生,一见如故,从此两人难舍难分,每天要打几次电话,有时还要抽周末的时间坐火车去看望女朋友,女朋友来北京看他,然后他还要把女朋友送回去。女朋友要毕业了,要他帮助联系分配到北京,同事们劝他:“你女朋友学的是会计专业,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只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到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才有可能分配到北京,你就不要瞎忙活了。”他郑重其事地说:“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干这个的,我要去托托他的关系,即使最后没有办成,我也尽力了!”后来,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他女朋友分不到北京,他就要去他女朋友工作的那个城市。他天天郁闷极了,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相对蔡勇来说,吴铭的做法要可取的多。他学的是国际贸易,毕业时他感觉到要找对口的工作很难,再加上自己的外语功底也不太好,就没有打算去贸易公司搞自己的专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工作,干什么都行。结果去了一家出版社工作,这家出版社缺少编辑,他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帮别人校过书稿,就凭着这点经验被录用了。出版社的规模比较小,在一栋破旧的楼里,每月工资1500元,如果编辑的书质量高,还有奖金。吴铭家住北京郊区,父母都是工人,为了节省开支,他没有在单位附近租房子住,每天坐三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上下班。他随时把书稿带在身上,坐车的时间成了他校稿的时间,晚上还经常在家加班校对书稿,在每一本书的编辑过程中,他不但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文字校对,而且对语句、篇章结构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许多作者非常感谢他的建议。由于吴铭编辑校稿时认真细致,往往是他看懂了才算通过,结果学到了不少知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自己就开始写书了。
蔡勇和吴铭都是应届毕业生,一个人被生活的琐事拖累得喘不过气来,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自得其乐。实际上,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胜任工作,生活越简单越好。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可能大家都有登山的经历,当你登上一个山头,发现前面的一个山头更高,而当你再登上这个上头时,回头眺望,原来的那个山头似乎又比这个山头高了。其实,这个山头不见得比那个山头高多少,甚至并不比那个山头高,只是人的感觉和视觉差别而已。工作是这样,婚姻也是这样,真正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结果,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得到的人生体味。
有一名学习绘画专业的同学去深圳闯天下,他自信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实干一定能做出令人羡慕的成绩。刚开始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他有绘画基础,对广告创意颇有些感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电脑广告制作技术,老板很欣赏他。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学习班,一下子又入了迷,辞掉了现有的工作,专门去学口语。这样的口语班是大众化口语班,教一般的平民百姓学习一些日常用语,他学得很快,被学校看中请他当任课老师,看着下面坐满了比他年龄大的人跟他学口语,心里很有成就感。他看到开口语班不但很快乐,而且营利丰厚,和几个朋友一商量,干脆几个人到另外一个城市开了个学校,半年下来收入颇丰,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分2万多元。在南方干了两年多,觉得没有意思,想到北方看看,打起行囊来到了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我们正在开展的“IT就业班”,他觉得IT技术将来一定很有前途,于是决定参加学习网站工程师班。经过4个多月的学习,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习,他感觉对IT技术已经有感觉了,本来实习公司想留下他工作,但公司每月给他2500元的工资他嫌太低,就离开了实习公司。到底自己要干什么呢?他深入思考了一个月,然后决定去公司搞软件开发,一家北京科技园的公司聘请他做ASP程序员,做网站应用程序编写。由于他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和人打交道,感觉一个人编程序太单调,又觉得还是搞培训有意思,又去了一家培训中心当老师。几年来,他换了好几个工作,搞了好几个行业,问他的感觉时,他说:“都差不多,没有感觉到什么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这个同学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是他换工作换得太快,在一个行业里工作刚刚找到一点感觉,就觉得有更好的工作可做,但是到最后又感觉“都差不多”。实际上,一个人干一份工作,没有三年的时间,是不会有太多感受的,只有经历了三年的磨练以后,才能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如果在一个行业里工作感觉不是很不适应,仅仅是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自己厌烦了,不感兴趣了,最好是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找到其中新的乐趣,新的目标,日久天长,你可能就会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
上一篇: 不在背后议论和公司有关的禁忌
下一篇: 职场初体验知己又知彼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