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地秧歌
每当夜幕降临,你行走在这个城市的街道上,总会看到某些宽敞的街角的一盏路灯下围定一圈人,几个年岁很长的人在“咚咚咣咣”忘情地敲打着锣鼓,间或也有一两支唢呐配合。
不久就有许多年岁也是颇长的人从各个方向赶来,穿着大红大绿的衣服,手里拿着鲜艳的扇子,那是自发的秧歌表演又开始了。
生性好静的我,对秧歌并没有特别的热爱,只觉得它太夸张,太鸹躁。锣鼓敲得震天价响,一大群打扮得很夸张的红男绿女可劲儿地扭,搞得尘土飞扬。
但在小时候文娱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还是不免凑上前去,沾一点喜庆,图一份吉利,换一种心情。
故乡的地秧歌并不很发达,但在离村不到十华里的一个村子,秧歌很红火。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总是要组织秧歌队,走村串户地演出。到哪个村里,也就是管顿好些的饭菜,送上些茶水,点心等,似乎也给几个钱,但很少。
他们的秧歌说不上有多高超的技术,多华丽的表演,但乡亲们趁着过年的喜庆里,就把这土生土味的艺术看得很珍贵了。当得知哪天有秧歌表演时,每每回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家来看的。我怀疑娘想儿是真,至于秧歌怎么样是其次的。
远远地闻到秧歌队的锣鼓敲打和欢快的唢呐的声音,每家每户早已打扫干净了自己家的院门口的空场,摆上一个方桌,上面放上点心,茶水,香烟,瓜子,水果糖等待客的物什,全家站在门口翘首期盼了。
一队二十几人的秧歌队吹吹打打地扭过来了,夸张的造型,夸张的服饰,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演,搞笑的表情,把乡亲们的冻得红扑扑的脸上又染了一层喜庆,送了一层欢笑了。
秧歌队踏起的尘土在飞扬,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也便在这尘土里飘荡。看的人出神,扭的人忘我,更有几个抑制不住的乡亲也随着秧歌队的锣鼓唢呐的节奏扭起来了,那动作的不到位和滑稽,为这场秧歌增添了更多的喜剧色彩了。乡亲们笑,扭秧歌的乐,锣鼓声儿高,喇叭音儿俏。男女老少,大姑娘小媳妇,穿得花花绿绿的小孩子,都涌到了街上,简直是万人空巷了,更有几个放上一挂鞭炮,点燃几只“二踢脚”,那欢乐吉祥的气氛早已笼罩了整个乡村了。
乡亲们也都趁着这机会,走出家门,互相地问候,拜年;家在外地工作而赶回来过年的人,也便在这红火的氛围里,问候长辈,认识小辈,把浓浓的思乡情在这喜庆的氛围里消释一番。
对秧歌里印象最深的是踩高跷的人,他们能平地坐下后,猛然地直起身来的;跑旱船的也是欢快奔放,船中的女子俏丽动人,美目顾盼;船边的媒婆嘻嘻哈哈,动作滑稽,表情丰富,真是喜剧的天才。
还有一年,到离村两华里的一个村子去看秧歌,在那里看到了耍龙灯的。几十个人耍着一条很长很长的巨龙,那龙翻卷着,盘桓着,那几十个人配合默契,动作麻利,把一条恁长的龙舞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但我那个时候对鼓噪的秧歌的好感很一般,只是一门心思的找卖麻花或油条的小摊子,用平时积攒的几个零钱买来解馋。而秧歌怎么样,已不很注意了。
在故乡,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秧歌,平时是极少有的,因为以前本村并没有会扭秧歌的人。今年过年回家,大年初三便来了红火的秧歌队。母亲说是这几年来了几个东北的媳妇,她们便把秧歌带来了,也教会了许多人,所以过年的时候就自己村里组织了。
他们扭的时候我也观赏了,但总觉得不很专业,只有锣鼓,没有唢呐,动作也颇简单,服饰也很简陋。但这一切却似乎并不冲淡乡亲们的喜悦,大家仍在一起说笑着,欣赏着,打逗着,把一条又一条街烘托得红火异常,欢乐万分了。
每天从那群业余的扭秧歌的人旁走过,总是忍不住驻足看一两分钟,看着他们每个人在欢快的锣鼓里那陶醉忘情的样子,便使我想起从前家乡的地秧歌。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