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仙洞游玩散记
古交是我的故乡,但以前在我心目中却一点也不美丽:空气中充满煤尘,河流被污染成黑水,花儿没有了芳香,草叶失去了色泽,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金钱的崇拜一无所有……我对故乡满是失望。近年来故乡的变化让我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阁上一行,更让我看到了故乡的魅力。
六月二十日,新上任的张局长带领全局人员去阁上调研工作,顺便拜访新上任阁上书记的老朋友芦俊鹏——法院的李爱平院长和王剑威携带家人也来了,他们也是芦书记的朋友。芦书记对大家的到来非常高兴,满怀兴致地带领大家去参观他即将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西仙洞。
乡政府雄踞于山顶上,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简直是个天然的氧吧。要去的西仙洞距离乡政府约三十里,要乘车走一个来小时的山路。在芦书记的安排下,大家分组乘车去西仙洞。
汽车从乡政府院内出发,沿着飘带一般盘在山顶的公路向东行驶十来分钟,便向右一拐驶入另外一条公路,顺着山势逐渐下行。一路上可见无数树木花草覆盖山坡山谷,偶尔有山鸟掠过,发出几声鸣叫。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是山里特有的清新空气,混着花香草气沁人心脾,又从全身各个毛孔徐徐散出,说不出的舒畅和惬意。没想到在自己的故乡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能让人呼吸到绝对清新的的空气,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与困扰,感受自然的质朴与博大,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我们乘坐的汽车走在最后。转过几个弯、下到谷底,顺着公路驶进一个小村庄后,发现前面没路了——我们光顾呼吸新鲜的空气、观赏山景、说说笑笑,没注意前面的车朝哪个方向走了。司机将车倒出小村,在村边看到一个正在锄地的老农,就下车去问路;老农打着手势仔细告诉了他。司机谢了他一支香烟,回到车上按老农的指点开车驶离公路,将车开到河滩,顺着河床泥土中的车迹向前开去。不一会看到前面停着一辆车——是在等我们的。两车一前一后继续向前颠簸。河床里有大片大片的岩石,纹理层层清晰,可以清楚地看出过去水流比较大,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一定曾经经常在河里洗衣服,甚至洗澡吧?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河床里几乎没水,偶尔看到的小水滩也是刚下过雨的积水。两岸有许多白色鹅卵石,还有许多绿油油的草,相互点缀出一番别致的情调。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车外突然出现无数白色蝴蝶,仿佛欢迎我们似的边围着车飞舞边向前引路。我们打开所有车窗,希望它们中有一只能飞进来,和我们来个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但人类对它们来说还是太可怕了,它们只在车外翩翩起舞,一直将我们送到西仙庙前,才散去。
新建成的西仙庙背山向河,地势较高,庙身雕梁画栋,檐角上翘;庙里供奉着四尊两米多高的神像,就是传说中的四老爷,脸色青、白、黑、红各不同,神态都很平和。小庙有专人看管。我们的到来使这座小庙暂时热闹起来,看庙人替大家点燃一大把香。大家依次入门,接过香拜祭神像。局长放进布施箱里一笔钱,算作局里所有人的香火钱。小庙还没修建围墙、大门之类,庙前石阶两旁却立着不少石碑,上面镌刻着超过一万元的捐款者及其家人的姓名。李院长端详一阵,说:“作为功德碑没必要这样写,况且捐款不是很多,捐款不过一万元就立碑,将来这小庙前不都是石碑了吗?”芦书记笑着接受了他的意见。
既然西仙庙已在眼前,那么西仙洞一定应该不会太远了吧?大家都这样想。可大家错了,西仙洞离这里还比较远呢!芦书记让看庙人做向导带领大家向西仙洞进发。看庙人带着大家下了一个土坡,顺着又一条山谷向里步行起来。
北方多山少水,只要有水,山就会有几分灵气;如果山体有点特色,那就会是名山了。这条山谷底部河床中积水较多,而且水特别清,一清见底,喜的大家停步蹲身在水滩边把手伸进水中感受水的清凉柔软。只可惜水中没有鱼虾蝌蚪之类,缺少了点生命的意趣。右面的山体形势险峻,山上满是青松翠柏,颇有点小华山的韵味。如果这山上流点清水的话,那就更灵气十足了。芦书记指着“小华山”满怀兴致的介绍:“这山靠近西仙洞,山上有许多植物药材,我们给这山起了个名字叫‘洞宝山’,将来计划把水引到山顶,再流下来,像花果山一样有山也有水,风景优美,再把西仙洞开发出来,把这里打造成星级旅游胜地……”芦书记的话让我们精神大振——这可是造福古交人民的好事啊!听说西仙洞在地底下有一个很大的厅,里面有很多自然形成的事物景象,真开发出来,应该不亚于紫团洞景致吧!
日影蒙瞳,正是游玩的好天气。大家顺着幽静的山谷一直向里行进。我和几个同事本来走在队伍中间,但一不小心腿儿快了点,就超过了前面的人,又不小心将队伍甩在后面一大截。小路由谷底渐渐盘旋上山坡,我们顺着山路上到半山腰。路旁有不少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其中有一些是我小时侯见过、但现在很难见到的,它们让我找到了童年的感觉,亲切又遥远。向导早被我们甩得没了踪影,我有点担心会迷路。但同行的飞飞毫不在意:“走吧,不会迷路的!”也是,这里山路只有一条,想迷路都比较难。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很顺利地到达西仙洞口。
西仙洞的洞口位置比较高,在半山腰之上。洞外有一片宽敞地,凌乱地摆放着水泥、沙子、木头之类的建筑物,正在修建中。几个师傅正在洞口外拉着水平线忙碌着。看到我们几个到来,其中一位师傅喊道:“别急着进洞,先在洞外歇歇汗,小心感冒!”我们几个应了声,踏着还没修好的台阶上到洞口外的小平台上,顿时就感觉到一阵凉意袭来,轰走了满身热气,真是舒服!
后面的队伍陆续到达洞口。有人问修建的师傅,这洞口怎么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好,师傅说他们已经修了十几天了,大概还得一个月,这洞口才能修好,因为在这洞口还要修建一座庙宇——过去洞口就有庙宇,文革时被拆毁了。看来我们来的早了点。大家都去看了一下洞口:只有一米多高,人要进去需要蹲身弯腰的。这和大家想象中的洞很不一样,一部分人便放弃了进洞的打算,只在洞口外拍了几张相片表示自己曾经到此一游。几个同事不甘心退缩,穿好借来的迷彩服,有的还在头上扎条毛巾,相约进洞。我也决定进洞——既然已经到洞口了,何不进去拜访一下?洞身太小了,仅容一人蹲身前行。细心的男同事带来了手电筒,一个在最前探路,一个在最后照明,几个女的走在中间,一行六人进了洞口准备深入。张局长对我们不放心,也加入了我们的探险队伍。于是一行七人前后匍匐着向洞的深处走去。
往里走了十来米,就一点光亮也没了。大家凭借着两只手电筒的光线在黑黢黢的山洞里继续向前爬行着。两只手电筒的灯光不能为每个人照亮前进的路,探路的飞飞走一段路就返回身来为后面的同事照明;后面的同事在张局长的指挥下一个一个依次前进到飞飞跟前,侧身为后面的同事让亮。这样相互配合着往里走了一阵后,终于到了一个可以直起腰的比较大的地方。大家稍作停留。张局长检点了一下人数,告诫大家记着自己的位置,往外返时要等到最前进去的同事。大家继续往里走。人多胆就壮。我用手摸索着洞壁,就着一点手电光跟着同事往里走——我想看到那些自然形成的人像和器物,也不枉这西仙洞一游。可又往里走了一阵,洞身依旧很小,没见到传说中的大洞。大家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都想看到传说中的大洞,要继续往里走。张局长见大家都很有兴致,就让所有人靠后,他走到最前面举着手电为大家探路——其实也是在冒险,我们跟在后面,简直就是探险队了。
又向前走了一阵——大概十几分钟吧,人在黑暗中好象只剩下了感觉,张局长说前面是一个大陡坡,需要有长绳子才能下去——谁也没带绳子。张局长让大家挨个靠上去看陡坡和下面的洞。该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靠近陡坡跟前,就着昏暗的手电灯光往下看,只看到了几块洞石,其他什么也没看清楚。有人说:“咱们下次再来时,一定记着带绳子!”但愿下次再来西仙洞不要受这样的罪,自己能很容易地下到西仙洞,见到那些传说的宝物。
张局长收尾,大家开始外撤。还是进洞时候的办法,大家依次往外走——其实是爬,洞身太小了!约十几分钟后,我们看到了洞口的光亮。建兵在最前面加快了步伐,以相当熟练的蛤蟆步逼近洞口。洞外早有人操起照相机,“卡嚓”一下为带着胜利的喜悦、敌后武工队员一般出现的建兵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我们从洞中出来的各式狼狈相惹得洞外等候的人们大笑不止。在笑声中钻出了黑暗的西仙洞,我们深深呼吸着外界明亮清新的空气——世界原来如此美好!
检点进洞的人,都出来了。大家便去听向导的介绍:“过去西仙洞有庙,有和尚,这山上的地都是和尚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庙被拆毁,和尚也被赶跑了——现在那边还有和尚住过的破窑洞呢!”顺着向导的手指,我们看到了几眼窑洞的残垣断壁——历经岁月的冲洗,已经看不出一点原貌,我们只能凭借想象追溯过去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香烟缭绕的庙宇,虔诚勤劳的和尚,求签问命的善男信女,还有草木茂盛的山坡和流水潺潺的沟涧……这里曾经也是富饶之地啊!但愿颇有魄力的芦书记能把西仙洞这个旅游资源开发出来,造福子孙后代。
往回返的路上,我们与向导同行一段路程。看到路旁有一圆石,中间有碗大一个圆溜溜的洞,有人就猜想可能是和尚用过的舂米一类的石器。向导却说那是自然生成的——真是奇妙!但更加奇妙的是对面的引人注目的“小华山”:同是这块土地上的山,其他山灌木丛生,很少高大树木,山体也是浑圆无特色的,而“小华山”却松柏密生,山势险峻,透出一股灵气。向导此时0虔诚地指着“小华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西仙洞里住着的是六老爷,对百姓有求必应,尤其求雨,在洞里接住几滴水就会下几寸雨,很是灵验;但他小节,不允许人们对他有不敬的言行。有名外地商人路过这里坐在山路边休息,正好碰到求雨的人们抬着六老爷泥像走在“小华山”上,他不明就里,随口说了一句:“那是谁家抬死人了吧,怎么那么沉啊!”结果一起身就掉到旁边的山沟里,跌得差点断了气,回去将养了好一段时间才好了。
这个故事为西仙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让我们心生惧意,不敢胡乱说话了——万一神仙怪罪,不是好玩的,呵呵。其实关于西仙洞还有很多神话般的传说,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故事,如果把这些传说和故事整理成册的话,可以象《山海经》一样引人入胜,同时会增加西仙洞的吸引力。丰富的传说加上美丽的景色,肯定会让西仙洞名声远播的。
芦书记对西仙洞的开发前景也充满希望,他计划把西仙洞开发成山水俱佳的旅游景点,到时候除了满山青松翠柏还有人造水景:或是瀑布隆隆,或是细流潺潺,或是游鱼细石,或是清潭秀影,除了迎客的蝴蝶还有唱歌的山鸟——多美的意境!但现实地想想,阁上一向以缺水闻名于古交,如果想让西仙洞景区山水俱佳,水的问题就是一大难题。此外还有资金、技术等问题。芦书记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才可能解决这些难题,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古交打造出一个品牌旅游景点,填补古交品牌景点的空白,改写古交没有品牌旅游景点的历史。
返了近一半的路程,向导建议去六老爷过冬的暖洞去看看,说是就在前面不远处的山腰里。游兴正浓的我们立即响应了向导的提议。在向导的带领下,六、七个人沿着一条被灌木草丛覆盖着的羊肠小路迤逦向暖洞进发。不过十来分钟时间就到达暖洞洞口。这神仙也真会选择住所,暖洞基本向阳,坐在洞口就可以享受温暖的阳光;洞口旁还有一棵山桃树,斜过半边身子欲将洞口遮挡。树下和洞口有不少垒石,大家就散坐在山桃树下和洞口稍事休憩。年轻的飞飞探头在洞口内发现了人们供奉六老爷的烟酒——这更增添了仙洞的神秘气息。女同事发现洞口顶上有水珠在滚来滚去,想起传说中人们求雨的水滴,就伸开手掌去接水滴。水珠滚来又滚去,越滚越大,最后终于滚离洞顶,轻轻地落在同事的手心里,同事惊喜地大叫起来:“看我接到水珠了!”仿佛她有了降雨的本事似的。受她感染,大家都伸出手去接水珠玩。我展开手掌举在一个大水珠下面,也接到一个大水珠——真是凉爽!将水珠涂在胳膊上,胳膊一阵凉爽。
这个洞相对较大,人可以直起身走着进去。我们想看看神仙过冬的洞里是什么情形,还是张局长带队,一行人借着手电的光亮再次进了洞。洞里除了凉爽就是黑暗——真不明白这样的地方神仙怎么过冬。洞里的凉爽再次让我们忘记了夏季的暑热,洞里的黑暗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光明的可贵和生命的执著。大约向里走了十多分钟,到了一个岔路口,大家没再敢往里走——万一在洞里迷路,可不是闹着玩的,又按照老办法依次安全返出。
下了山坡,大家都感觉有点躁热,就去旁边小水滩里洗手洗脸。清澈见底的水让人爱不释手,洗了手洗胳膊,又洗脖子和脸。那水好象含着什么美容成分,凡是水洗过的地方,皮肤相当光滑,比专业美容出来效果都好。
大家返回西仙庙前集合,检点人员都回来了,就按来时安排回到各自所在车辆,乘车返回乡政府院内。好客的芦书记留我们吃饭,上的都是家常便菜,但又有本地特色,非常可口。饭后一部分人玩牌,我们几个没玩牌的四处看了看。
说是乡政府所在地,阁上村也没几户人家,仅有的一家小商店里面卖的货物几乎可以点数出来。上学的三、四个孩子在午后的阳光中静静的走过,怯怯地看了我们几眼。自从在教育上实行“撤小并弱”政策,小山村没了学校,村里人不得不想方设法为孩子找最合适的学校,小山村的青壮年劳力跟着孩子离开村子,聚集到乡镇或市里,不少自然村已经名存实亡了。实在没能力到大地方的人家的孩子勉强在自己生活的村子里就读——不知道再过几年阁上的学校还能否存在。阁上村庄下面有一个“水库”——简单的水坝拦着一滩浅水,比我们在河床中看到的水多不了多少,是供村里人洗衣做饭的——就这也是天下雨时积攒的。环望着阁上乡优美的田园风景,我心生感慨:原来故乡还是美丽的,只是我们光顾着羡慕名山大川,眼界越来越小,没看到她的美丽而已。
午后三点,除了局长他们几个芦书记的老朋友留下继续做客,大家辞别芦书记他们,带着游玩西仙洞后的愉悦和轻松乘车返回古交。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