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核算中的税务筹划——利用技术改造进行税务筹划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 编辑: 2003/06/02 13:19:57 字体:
  (一)企业技术改造时间的合理选择

  1.基建投资与更新改造。

  固定资产外延扩大再生产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等。其基本标志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加而达到生产经营规模扩展的目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一般包括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又包括老企业范围内适应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改建、扩建在内。其基本标志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物质实体质量的提高——现有设备技术性能和运转效率的增进来实现生产经营有效规模容量拓展的目的。

  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能力要首先着眼于内部挖潜,靠挖潜现有固定资产潜力能够达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目标,就不必增加新的投资;当预期的收益目标难以单纯依赖内部挖潜途径时,才应考虑扩大投资规模。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如果在某种情形下,进行固定资产外延规模扩展确实能比技术更新改造带给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时,在投资预算允许的条件下,当然也可优先考虑进行基建性投资。此事宜主要取决于二者利弊的权衡及客观因素的制约。

  2.技术改造时间对企业利润实现的影响。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间不同,无疑会对企业利润实现情况有着重大影响,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税负水平。

  (1)如果这种固定资产是不会轻易损坏的,即大修理和更新改造的时间可以由企业自由选择,这时如何选择更新改造时间,会给企业的纳税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但这一方法对企业影响不是很大。但是须注意的一点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时间不宜太靠近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年份,而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中后期进行。

  (2)人们都知道机器设备磨损的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磨损阶段,这一阶段,零件表面粗糙不平部分,迅速磨去,机器设备还没进入最佳运行状态;之后,迅速进入第二阶段,称为正常磨损阶段,这时设备的磨损速度趋于缓慢,曲线呈平稳状态,这是设备运行的最佳状态,这时,设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很大,但却是逐年递减的;第三阶段称为急剧磨损阶段,磨损速度急剧增加,曲线呈上升状态,设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迅速减少。

  (3)基于固定资产的运行规律有上述特点,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也是逐年递减,故如果更新改造时间太靠前,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大都集中在几年,利润的过高带来对应税率的过高,不利于企业。把更新改造安排在固定资产的中期偏后进行,则有其科学道理。因为到了中后期,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逐年下降,这时如果进行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新增的利润。这样,在利润还未大幅度下降时,人为的把利润提高,就可使企业利润呈现稳定状况,不致大起大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过高利润给企业带来的偏高税负,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如果更新改造时间太靠后,则会使企业的利润出现中间低,两头高的状态,这时,企业的利润仍不是比较稳定的,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仍然不利。

  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是一个与企业纳税相关的问题。企业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更新改造时间,使其便于有利于企业。

  3.企业更新改造时间的合理决定。

  企业选择不同技术改进时间也会对企业纳税产生影响。若将技术改造的时间选择在不同的年限,那么,从那一年起到折旧年限结束为止的时间内的每年折旧、销售收入、利润、税金、税负的变化是很明显的。

  无论技术改造时间选在哪一年,都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出企业的利润增长率、纳税额增长率、税负增长率,其公式如下:

  如第六年实行技术改造时(折旧年限为12年):

  企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改造后的12年/利润总额-未进行技术改造时12年/纳税总额)/未进行改造时利润总额×100%

  纳税额增长率=(技术改造后的12年/纳税总额-未进行技术改造时12年/纳税总额)/未进行改造时12年纳税总额×100%

  税负增长率=(技术改造后的12年/税负总额-未进行技术改造时12年/税负总额)/未进行改造时12年税负总额×100%

  企业以最初投资采用的固定资产设备,平均使用折旧法时预期实现的利润为基数,技术改造选择的不同年限,利润增长造成的纳税额的增长和税负增长是不相同的,企业利润率,纳税增长度和税负增长率也是各不相同的,然后将不同年限的上述指标作一比较,就会找出哪一年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利润最高,税负最小。

  进行这种比较可采用下面的计算公式来完成。

  技术改造后的12年的税负增长率/技术改造后12年的纳税额增长率×100%

  由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数值表明,企业在哪年进行技术改造,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