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公元前313一前238年),战国末期人,先秦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创立荀派儒学。苟子突破懦法两家的门户界限,同时探讨富国和富民两方面的问题,强调富民是富国的基础。他指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他坚决反对横征暴敛以充实国库,认为这样做会从根本上破坏赋税的基础,是“求富而丧其国”。苟子创立了我国古老的理财原则“开源节流”,指出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同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是本和末、源和流的关系:“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救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演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测上下俱富”。他主张全面实行轻税政策,通过“裕民”来达到富因的目的;“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民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荀子读儒家学派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其赋税思想是先秦各种积极赋税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国赋税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