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公元前205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晁错的赋税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贵粟论”中。他十分重视粮食的生产和价格,认为“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他认为要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必须减轻农民负担,改变“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的做法,力求“薄赋敛”,同时对商人势力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限制。他提出“人粟拜爵”的建议,即“民人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他认为实行这样的政策“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即财政收入)充裕,二日民赋少(人民负担减轻),三日劝农功(农业生产发展)”。文帝从晁错之言,令商人人粟边关600石,有效地抑制了商人兼并土地和农民破产流亡的趋势。但这一做法也开了统治者在财政支出时通过卖官写鬻渡过难关的先例,给后世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