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14日发布主题为“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的财政政策报告,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万亿元,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意味着我国正式步入“人均万元税负时代”。
“人均万元税负”一时间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网友吐槽说:“高税负挫伤了民众的幸福感。”更有网友惊呼:“一口饭就有半口以上缴了税。”
人均万元税负到底高不高?究竟如何衡量人均税负?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指出,“人均税负万元”只是通俗说法,科学意义上讲,人均税负应用国际上通用的税收负担占GDP比例来比较。
施正文认为,税负多少元,这是一个绝对数概念,必须要用相对数,把税负与人均收入相比较来反映税负高低。以统计口径从小到大依次来说:小口径即一般的税收收入,去年中国税收收入是11万亿元,占GDP18%,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例不算高;中口径就是财政收入,包含收入型政府基金,还有社会保险等;大口径也是我们最需关注的政府收入:受限政府管理水平,很多向老百姓征收的费用没有纳入预算,也没有统计进财政收入,政府收入没有做到预算控制或者说财政统一,政府部门不清楚自己的收入到底有多少。这一方面我们没有官方数据,但民间有关学者做过一个统计,这部分收入大约占GDP35%左右。
“不能从小口径的税收收入统计,因为税收收入不规范。要从大口径的政府收入来看,按照中国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人均税负有点偏高。”施正文解释道。
施正文进一步指出,人均税负的高低还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是根据国家财政管理水平,政府服务水准来看税收水平是不是高。
在他看来,“如果政府管理水平不高,纳税人就不应该纳这么多税,因为政府不能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给政府就会滋生腐败,像我们国家的三公消费、政府管理费用过高,整个政府运作效率低,而且损害了市场整体资源配置的效率。”
施正文称,中国目前的政府管理水平是不高的,财政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够,特别是民生方面,政府自身的消费偏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纳税人纳税以后感受不到享受公共服务的幸福,痛苦指数高。
施正文谈到,“政府的宏观税负、财政规模,涉及到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问题,财政是资源配置的制度保障,因此要定位好财政收入规模。市场应发挥更多作用,资源由市场配置。”
施正文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稳定税负即税负不能偏高,这个税负指的就是整体宏观税负不能增加。按照这个原则,财政收入增长应与GDP增长保持密切的关联。宏观上保持稳定同时要进行结构调整,例如把收费基金改成税收收入,也可以是税收内部优化,直接税提升、间接税降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