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证研究方法成为西方
会计理论界的主流。当前,我国一些青年学者也开始尝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资本市场上的一些会计问题。可以预计,实证会计研究将成为我国会计研究方面的一个新趋势。
一、实证会计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和理财学是实证会计的基础。经济学对实证会计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方法上和思想上。在方法上,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数理统计发展的前提下,经济学家纷纷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数量模型研究成为当代经济研究的主流学派。
在思想上,经济理论对实证会计起着理论支撑作用。特别是1978年以后,实证会计进人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研究会计政策选择,这主要是建立在分红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三大假设基础之上。这些都是以经济理论尤其是企业理论为基础的。对实证会计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有以下两种:
1、企业理论。1937年Coase的著作《企业的性质》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该文指出,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约交易费用。Coase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不仅为企业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今后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也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代理理论兴起。Jensen和Meckling将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的总和。这时经理会借助自我约束和监督契约的签定来降低代理成本。财务报告的一项功能是约束管理者,便其从股东利益出发。在早期选择实证会计中,往往借助于代理理论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假设经理有机会主义倾向,其选择会计政策是为了使其预期效用最大化。通常使用债务契约和报酬契约、政治过程来解释和预测会计选择。
尽管代理成本及与政治过程相联系的代理、信息和其他契约成本形成了经验性会计研究的三大假设(即分红假设、负债权益比率假设、政治成本假设),但许多契约也可能解释组织选择(包括会计选择),使得人们采用契约成本概念。在契约理论中,企业可以看作是契约的联结,包括与雇员、供应商、资本提供者等的契约。契约成本产生于市场交易、企业内部交易、政治过程交易。它包括交易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协商成本和破产成本。企业要减少这些契约相联系的成本。企业中的契约大都与会计变量有关,会计是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契约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契约订立和监督是建立在各契约方所接受的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降低契约成本,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
契约成本的存在对企业组织和会计选择模型都很重要。可以说,没有契约成本就没有会计存在。契约成本的相对大小影响着会计政策选择。Alchain认为,不同制度的竞争导致最有效地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形式存在下来。Fama和Jensen认为,组织形式——可供选择的契约结构因其决策体系和权益而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生存是因为契约成本的优势。会计方法影响企业的组织成本,因而保留下来的会计方法是类似经济均衡的结果。实证会计理论中,认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了减少契约成本,从而将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联系起来。
2、公共选择理论与管制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由Buchanan提出的。这种理论以传统经济学假设(即所有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策决策行为、民众公共选择行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根据人们是在经济市场还是在政治市场活动,采取不同方式处理人类决定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如果由个人来表示他对某种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代价,个人会隐瞒自己的偏好,慌报自己愿意支付的意愿,以便从他人的支出或生产中得到好处。公共物品不能像私人物品一样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地供给,而必须通过集体选择来决定其生产和供给。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佯在搭便车现象,因而企业就不愿过多披露其信息,政府必须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必要的规范。将会计信息当作一种公共物品,就可以对其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在实证会计理论中,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应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
另一种研究会计选择规范的思路是借鉴管制理论。早期的管制理论认为:①管理当局会独占信息而不向外部使用考披露;②投资者是幼稚的,缺乏对会计数据的理解;③投资者不能分辨会计盈余的变动是否由于会计方法的改变,即功能锁定现象;④会计数据是不同计量属性混合计算的结果,缺乏意义;⑤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过多,便会计数据含义不清;⑥会计数据计算过程中包括会计方法的选择及估计的使用,便会计数据缺乏客观性。在接受了有效市场假说后,由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和投机性,一些人提出了市场失灵来解释会计管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如考虑契约成本,则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和投机性可能不会导致市场失灵;认为管制是政治家和官员尽可能扩大其自身利益目标的过程。他们认为,管制的价值是一个经验性问题,运用非零值信息成本假设,对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政治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经验性检验,从而促进了实证会计的发展。
二、实证会计的理财学基础
理财学对实证会计的影响主要是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包括弱式、半强式、强式三种。一般采用半强式有效。所谓半强式有效,是指一旦新的信息可公开获得,市场价格将依据新信息迅速做出调整,投资者不论通过何种方法,都可分析公开信息以获取超额收益。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会计盈余并非毫无用处。它导致了一大批研究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会计方法变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的经验性研究。在有效市场下,如果会计信息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股票价格将在信息公布时迅速做出调整,为此,只要检验特定信息发布前后的超额收益即可。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由Sharp和Lintner分别提出的。其含义是资产的预期报酬率E(ri)可分解为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溢酬。若会计盈余能传递企业当前现金流量信息,则可将会计盈余与企业市场价值联系起来。这就促使人们研究盈余宣布时股票价格报酬率的变化。股票报酬率可分为预期报酬率和非预期报酬率。依据有效市场理论,会计信息公开后就不能赚取非正常报酬,否则会计信息就是不相关的。这就促使人们研究会计盈余信息的相关性。
1968年及以后大约十年间。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T股票价格对会计盈余信息的反应,以及有效市场检验,即资本市场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实际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贯穿于实证会计理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