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成立了一个会计国际研究小组着手研究三国
会计实务的异同。该研究组在1966-1967年内共发表了20份研究报告,标志着国际会计协调的开端。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成立,则是国际会计协调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伴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协调又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突破。目前,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正呼之欲出。一旦实现,其影响将是深刻而久远的。
一、国际会计协调的含义
什么是国际会计协调?缪勒(Miller,1979)认为,“协调是一个过程,它将不同的会计实务整合到一个有序的框架之中,并产生协同的效果。”这个定义相对比较全面。毫无疑问,协调的过程始于对不同会计系统的研究和对比,以确定它们的异同。然后才能设法将这些不同的系统整合起来。威尔逊(Wilson,1969)指出:“与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不同,协调意味着不同观点的调和。它是一种较标准化更为实际,也更讲求调解的方法,尤其是在前者意味着一国的会计实务必须为他国所接受的条件下。协调是增进信息的沟通,且以能够翻译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塞缪尔斯和派珀(Samuels and Piper,1985)进一步提出: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应该是“比较—协调—标准化—统一性(Uniformity)。”这一排序的意义在于它客观地描述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过程。
在IASC开始运作的前20年时间里,它的协调政策十分宽松,所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允许多种会计方法的选择。为此,IAS曾被戏称为会计实务的“大拼盘”,即主要发达国家会计实务的简单归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协调”一词使用得最为广泛,因为它体现了“调和”和“包容”的精神。1995年,IASC同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达成协议,承诺对已发布的IAS进行修订和补缺,以形成一套“核心准则”。作为交换,IOSCO表示愿意在全球所有证券交易所使用IAS,其前提是IAS必须符合IOSCO的质量要求。这样,IASC开始限制会计方法的选择,旨在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在世界不同地方发生的相同交易和事项。所以,IASC新的宗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建立一套高质量、可理解、可实施的全球通用会计准则,以实现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应该说,这已经是“标准化”,而不再是“协调”了。
我们不妨把会计实务看成是一个由绝对随意和多样化到绝对统一的序列。就这样一个序列而言,“协调是一个由绝对多样化向绝对统一性游离的过程。”换句话说,各国的会计实务曾经是“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即绝对的随意和多样化。而这种状态妨碍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因此产生了协调的需要。当然,绝对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仅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欧盟会计协调的不成功便是一个佐证。因为它的协调借助于国家权力,含有“绝对统一”的成份。协调是两个极点间的任意一点。而这个点的具体位置又是可变的,不是静态的。IASC的历史也充分地昭示了这样一个动态过程。IAS已由“允许会计方法的选择”演变为“限制会计方法的选择”,由“鼓励各国在制定准则时参考和采用”过渡到“在各国的证券交易所统一使用。”
二、国际会计协调的实质
不论使用什么概念,问题的实质都在于由谁来协调。
欧盟的会计协调起初是以德国的会计实务为蓝本的。1971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后,英国的会计师们便使出浑身解数,旨在削弱德国会计实务的影响,扩大其自身的影响,使得欧盟的第四号指令曾三易其稿。该指令的第一稿(1971年)是根据德国的公司法构思的,其中没有出现“真实与公允”(True and Fair)。指令的第二稿(1974年)是在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后完成的,所以包括了“真实与公允”,但仅被置于同其他具体规定相同的层次。指令的最后一稿(1978年)终于把“真实与公允”作为一个凌驾于具体规定之上的统驭性原则。英国会计师们在1973年IASC成立时,绝对不会预见到它今日的巨大影响。当时他们积极倡导IASC的一个潜在动机是想抵消德、法等国会计实务在欧洲的影响。因为在欧共体内,欧洲大陆会计模式占绝对主导地位。英国惟恐寡不敌众,便打起了“国际牌”。而在IASC的发起国中,英、美会计模式占主导地位,德、法会计模式则是少数。IASC是英国得以在欧盟会计协调中孤军奋战的一个“秘密武器”。
美国是IASC的发起国之一。但直到90年代后期,它才开始对IASC表现出真正的兴趣。对美国来说,它在IASC的工作长期带有“公益”色彩,即IAS是为不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制定的。因为美国一直认为它的会计准则代表着最高水平,因此若采用IAS便是“舍高就低”,是一种倒退。长期以来,由于美国采取消极政策,IAS主要受英国会计准则的影响。但作为一个会计超级大国,美国对于IASC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美模式对德、法模式的相对优势。到90年代,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美国的上述立场开始受到挑战。一方面,一些国际主要证券市场如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始采用IAS;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希望在美国上市,但却望其会计准则而却步。因为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都必须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编制
财务报表。为此,德国政府曾向SEC提出过“相互承认”的建议,即在美国上市的德国公司不必按
美国会计准则重新编报财务报表;同样,在德国上市的美国公司也无需按德国的会计准则重新编报财务报表。对此,SEC不屑一顾。同美国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会计协调中的声音十分微弱,但却对IAS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时,都不同程度地参考IAS,甚至全盘照搬。
可以这样说,会计的标准主要由发达国家来制定;实行发达国家的会计就代表着国际化。这就是协调的实质。有人指责IASC是“富人俱乐部”,其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即一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在国际协调中的地位。IAS能否最终成为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将主要地取决于SEC今后的市场。比如,1993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成为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德国公司。这一决策在德国招致了众多的指责和非议,因为当时德国政府正在向SEC谋求“相互承认”。奔驰公司愿意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编报财务报表,这对德国政府的努力无疑是釜底抽薪。而更让德国人始料不及的是,奔驰公司6.15亿马克的利润,竟被美国人改写为18.4亿马克的巨额亏损。奔驰公司不仅花费了巨额资金,而且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奔驰公司为了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直接筹资,甚至一刻也不愿延误。奔驰公司认为,21世纪的一流汽车制造商,肯定离不开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
然而,SEC对会计协调的政策实际上也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市场无时不在变化,而经济实力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首先,从1999年1月1日起,欧盟的11个成员国已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31%,超过美国的27%;其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0%,也超过美国的18%。其次,欧洲大大小小30多家证券交易所正处在一个改革与重组的非常时期。2000年3月20日,巴黎、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证交所宣布合并,命名为“欧洲第二”(Euronext),是目前仅次于伦敦证交所的欧洲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同年,伦敦和法兰克福证交所也宣布合并,后因合并计划的疏漏而宣告流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已放弃了合并的愿望。如果当时合并成功,其交易额可以占整个欧洲交易总额的53%,将取代东京证交所成为仅次于纳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交易额名列世界第三的交易所。最后,企业兼并是公司发展的催化剂。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的统计,欧洲的企业兼并规模已连续两年超过美国,1999年为3.573亿美元,而美国为2.519亿美元;2000年为5.865亿美元,而美国为3.244亿美元。因此,美国的工商、金融界决不会坐视市场的变化和商机的流失。纽约证交所已公开指责SEC,认为它的政策将会使美国的证券市场逐渐丧失竞争力,因为跨国公司可以避开美国的会计准则而去别国的证交所上市。
总之,会计的“国际协调”源于资本的国际化。但却远远不能满足资本市场国际化运作的需要,因此,“协调”正在向“标准化”过渡。目前,世界上约有50个制定会计准则的国家。对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协调意味着放弃本国的会计实务而遵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等国)的会计实务。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他国会计实务同本国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同时,还应看到,作为公司财务报告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涉及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因此,它也正日益显现出“政治程序”的倾向。一国的会计准则是这样,国际会计准则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