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会计体系亟待革新——从世界财务丑闻看会计改革

2002-09-13 14:13 来源:尹涛

  回顾两年来的国内外证券市场,“假帐”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不仅敲碎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神话,还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以致于世界经济的复苏都受其影响而裹足不前。
  
  会计造假的频频出现,引发了会计界的不断思考:除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导致了会计造假的发生?会计理论界能否为抑制假账的产生做些什么?
  
  一位专家日前提出了他对中外会计假账的解释。他认为,会计作假的原因表面上是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理论和方法存在着先天性缺陷,其实质是现实中不恰当地运用了利润指标,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一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作用的必然结果。
  
  的确,自从会计提出了利润的概念,这一指标很快就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尤其是在证券市场逐步建立后,人们对会计利润指标的迷信达到了顶峰。人们似乎已认同了会计利润的真实性,从未考虑“会计利润最大化”是不是有实在意义。
  
  其实,会计利润只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结果,尽管有严格的准则规范,但弹性仍然很大。会计利润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更无严格的标准,现实中的会计利润往往存在很大的虚假风险,因为有些人会利用这种弹性和会计处理的可选择性恶意地操纵“利润”,使会计利润指标成为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报出的一个数字。
  
  专家认为,传统的会计,其利润计量只局限于提供一个短期利润,对长期利润指标未作应有的反映,从而误导了经济与管理。为此,必须对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的目标进行再认识。会计确认、计量并披露一个单位利润的目的,主要是为引导企业关注自身的获利能力,促进企业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最终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能力。采用这样的会计利润观去审视现行的会计实务,利润指标不仅包括现代会计已提供的短期利润指标,还应包括现代会计未提供但对利润指标而言更为重要和关键的长期利润指标。其中,长期利润是利润指标的立足点和核心。
  
  为此,这位专家建议,拓展会计利润处理的视野,把长期利润纳入会计利润核算的范围,是建立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系统自我约束机制的一种尝试,也应成为会计界今后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样,会计提供的利润指标是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的统一,从而赋予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以完整的含义,达到正确引导和控制经济管理行为的目的。
  
  会计理论的改革与创新显然已是迫在眉睫。只有尽快完善会计体系,使其自身具备较强的对利润虚假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假账发生的可能性。由此看来,会计丑闻的集中爆发也不完全是坏事,毕竟,这是会计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最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