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环境是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历史条件及特定情况。
研究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应以会计目标、会计假定、会计准则为线索。
一、会计目标是会计环境作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出发点
各种会计模式下会计目标的具体差别可归结为会计环境不同所致。从纵向来看,不同历史时期,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也不同,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巨大差异;从横向来看,不同国家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的内容存在着差异,其会计信息也各具特色。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有“决策有用观”和“经营责任观”之争。决策有用观依存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源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起来的。这样,资源的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委责和受责关系因资本市场的中介而变得模糊起来。而经营责任观立足于直接往来形成的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西方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认可决策有用观。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说,“要集中注意力于为了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比较而言,经营责任观所依存的会计环境与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因为从时间上看,经营责任观主要不是面向未来,而是面向过去和现在。而在会计确认标准和计量基础的取舍方面,立足过去和现在要比立足未来更加容易,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更加贴近目标的要求。
正因为会计目标是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原因,因此,从会计环境出发对会计目标加以定位,才能使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又走向会计实践。
二、会计假定揭示了会计同它依存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会计假定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会计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定对财务会计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它是从会计行为的主体和大局出发来构建理论体系,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属会计研究部的第一号研究报告就是“会计的基本假定”。尽管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对于使用者未来的经济决策更具指导性,但正如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改进企业报告——顾客导向》所说,众多使用者并不主张以公允价值模式替代历史成本模式,其理由主要是出于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一贯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不过,他们主张多种计量属性混合计价。
会计假定是基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提出的,因此,可以说会计假定是会计理论与会计环境相连的交界点,同它所依存的会计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三、会计准则披露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会计准则的技术性、社会性两个方面。
1.技术性。会计准则被认为是一种纯客观的约束机构,一种纯技术的规范手段,其目的是使
会计实务处理能够科学、合理、一致。自从产生对会计行为具有普遍约束的会计规范体系之后,会计改革主要表现在会计规范体系的改革,而会计规范体系的改革,就表现为具体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2.社会性。不同的会计准则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它将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可能受损。会计准则产生的经济后果证明其并非纯客观的。会计准则的社会性实质上是经济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利益在有关各方面之间的分配。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公平竞争,一切市场经济参与者都不能因权利地位不同而形成等级差别。行政权利如果同市场经济中交易行为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必须是中立机构,以保证会计准则的公平性与合理性。